“红色”假期为我增信鼓劲
发表时间: 2021-10-11 10:38 作者:杨虎生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次
(中华铁道网 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特约通讯员 杨虎生)今年的国庆节,冒着多年罕见的绵绵细雨,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红色”假期,先是去了趟位于保定地区阜平县的《城南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观看了一场电影《长津湖》;参加了一次回忆军旅生活的战友聚会;阅读了一本书《保定文化20问》,短暂的经历,恰如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理想信念的再教育。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我军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曾被毛主席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阜平作为根据地的腹心地区,作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全县9万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阜平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曾被誉为"华北的延安"。这里有"边区爆炸英雄"李勇,"战斗英雄"李殿冰,"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邓世军,更有闻名全国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阜平不愧是"抗日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城南庄抗日根据地展现的生动的情景,只是14年抗战的和三年解放和战争的一个缩影,他生动地体现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
认真阅读《保定文化20问》,我了解了保定的主要人文古迹和古今文化名人,燕文化的精神积淀。知道了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定,是传说中炎帝、黄帝、蚩尤、尧等中华人文先祖的重要活动区域,燕文化在这里浓墨重彩。有清西陵明长城涞源段、直隶总督署及相关衙署建筑群等列入世界级遗产名录的文化。从荆轲、高渐离、刘备等代表人物的慷慨悲歌的人生经历,凝结而成的以“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正道直行、质朴务实、自强不息”为主要内涵的燕文化精髓,作为出生于“燕文化”地区的后人,今天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燕文化”。
从电影《长津湖》里展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和艰难险阻的精神,让我久久难以释怀,特别是伍佰里、伍千里、伍万里三兄弟,义无反顾走向抗美援朝战场,为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生命的情节,还有雷公为了带走美军的信号弹,自己选择牺牲来减少战友的牺牲,我禁不住泪眼模糊;仿佛看到了千百万从国家主席到普通百姓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有人写诗赞颂:卫国保家无所惧,拼将热血铸光;纵然冻死亦坚守,屹立冰雕紧握枪,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而心灵激荡,那动天地泣鬼神的画面深深地刻印在心底。
不由地想起抗美援朝战争特级战斗英雄、也是新中国首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蕴含的是大无畏的骨气和豪迈的勇气。当年,全体志愿军将士正是和杨根思一样,凭着这种大无畏的骨气和豪迈的勇气,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争环境,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不畏艰险、一往无前,抛头颅、洒热血,冒着枪林弹雨而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
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身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特别是自己还是“昨天的军人”,应当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始终坚守大无畏的奋斗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勇敢战胜前进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奋发有为、坚韧不拔,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以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好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立足岗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新闻
- 中铁十八局纪委学习全会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2022-01-21
- 中铁十八局纪委严格党风廉政意见回复防止“带病”提拔“带伤”评先 2021-11-15
- 中铁十八局隧道公司纪委“以漫示警”效果好 2021-11-09
- 中铁十八局纪委“五项+”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1-11-02
- 牢记初心使命心中才不会长“歪刺” 2021-10-25
- 中铁十八局纪委扎实开展督查推进巡察整改到位 2021-10-21
- 理想信念坚定就不会杂念丛生 2021-10-18
- “红色”假期为我增信鼓劲 2021-10-11
- 激荡在心底的“中国红” 2021-09-28
- 中铁十八局压实“两个责任”筑牢发展廉洁基石 2021-09-22
散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