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奏响发展“好声音”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前5月,长三角铁路共开行中欧班列1135列,同比增长8.8%;发运11.06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6.5%。班列开行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有利态势。(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6月7日)
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道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一些国家还在纠结走什么路,中欧班列的稳中有升给他们提供了参考答案。不管白皮肤还是黄皮肤,不管信上帝还是信马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都是民众的共同需求。质优价廉、品种丰富的“中国造”是欧洲民众的至爱,而满满异域风情的牛奶、红酒、机械设备、木材家具等“欧洲货”对中国老百姓也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中欧班列让双方的需求贯通起来,为区域外贸开辟了一条安全稳定、高效高质、绿色低碳的物流通道。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通。如果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政府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使命贡献的中国方案,中欧班列就是这个方案中最美的名片。从2014年11月首开中欧班列以来,尽管其中不乏波折,但营运线路始终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仅从长三角义乌地区就先后开通了到西班牙、俄罗斯、白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伦敦、捷克布拉格、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等12条班列营运线路,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货值不断提升,民众对中欧班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称其为“钢铁驼队”,希望发扬丝路精神,带动欧亚各国共同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千年前古丝路上悠扬的驼铃让东西文明交融,古罗马与西汉王朝熠熠生辉,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今天,汽笛代替了驼铃,电力替换了畜力,交流更加便捷顺畅,经历过波折的人们更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待中欧班列如中国高铁一样,成为新时期的中国名片,奏响和平发展的“好声音”。(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谢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