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立体交通畅达八方 美好出行温暖人心 “十三五”乐清综合交通提交亮眼成绩单

发表时间: 2020-11-26 作者:记者 郑剑佩 通讯员 杨乐斌 陈穆仙 来源:乐清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点击:323次

  考量事物,时间会给出答案。一个又一个5年,浇筑成度量中国伟大征途的里程碑,记录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篇章。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梳理乐清交通发展取得的成绩,更具有一个阶段的承前启后意义。5年来,乐清积极打造温州北翼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坚持大干交通补短板、干大交通惠民生,全市综合交通面貌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树立了乐清综合交通新形象,为乐清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十三五”以来,乐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口号,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实现内畅外快的交通环境,全市上下全面吹响了交通大会战的集结号,交通项目建设投资再创新高,“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2亿元,连续七年投资总额居温州第一,相较“十二五”增长199亿元,同比增长179.4%,温州北翼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南塘至黄华段建成通车,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建成通车,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北互通建成通车,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七里互通建成通车,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黄华互通建成通车;疏港公路南塘至乐成段建成通车,清东路建成通车,六环路建成通车,盐盆山隧道及连接线建成通车;山老区联线公路白石段改造工程、乐成至乐清火车站公路工程(一期、二期)、白溪至芙蓉公路改建工程一期、北白象乐东至白石大岙隧道改造工程北白象段等一批“四好农村路”投入使用;市域铁路S2线、瓯江北口大桥、104国道乐清虹桥至乐成段改建工程、228国道乐成至黄华段等项目加速推进……乐清交出了“十三五”交通建设耀眼的成绩单。

  打造温州北翼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大乐清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出门就有高速公路,简直太方便了。”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黄华出口就建在王先生的家门口,建设过程中每个节点的变化,他都记忆犹新。王先生时刻关注着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开通的第一天,他还特地体验了一回。

  从家门口上黄华高速自驾到乐清市区,王先生只用了10分钟。同样,从他家门口到高速公路温州北,也只有20多分钟的路程。这是2019年初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建成通车给王先生的出行带来的便利。

  “要说出行变化,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王先生笑呵呵地说,以前从黄华自驾到乐清市区,要经过翁垟、盐盆,路途远,弯路多,出行不方便,还容易堵塞,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办事的时间还要多。“现在就算是温州的客户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只要时间来得及,就会开车送过去,毕竟半个小时的路程不算远。”

  交通的发展给市民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效益。“这两年我有明显的感觉,客户来厂里多了,效益也好了。”王先生指着前面一排排正在建设的厂房说道,便利的交通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到这里落户。

  2019年1月,甬台温高速复线乐清枢纽至黄华互通通车是乐清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乐清境内高速口达到8个,包括乐清大桥北、乐清七里港、乐清黄华、乐清、乐清蒲岐、乐清南塘、乐清雁荡山以及乐清北。这也意味着密集的交通网,乐清市民驾车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

  林女士是从玉环嫁到乐清清江的,两地隔着一个乐清湾。早些年回一趟娘家先要开车到码头,再坐轮渡,到了玉环码头还要转好几趟车,因路途遥远她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如今,林女士的孩子都已长大,她思念娘家的心情却愈甚。南塘高速枢纽建成,林女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半个多小时就能回到娘家,我是日夜盼着家门口的这条高速公路开通,现在心愿终于实现了。”2018年9月,南塘高速枢纽开通的第一天,林女士在孩子们的陪同下回了一趟娘家。近两年,她已回了七八趟娘家。“乐清湾大桥开通后,乐清与玉环联系更加紧密了,我们两地的亲戚也常有走动,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林女士说,“好几次亲戚说要把玉环的生意发展到乐清来呢。”

  预计到2021年底,瓯江北口大桥建成通车后,乐清居民可借绕北二期到甬台温复线并直达温州机场,几乎全程高速,用时仅需25分钟左右。可以说,乐清已经成为温州高速路网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此外,2020年开通的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不仅是温州向现代化港口城市转型的重要通道,更成为浙西南、赣北、皖南等地区的港铁联运通道,未来还将成为提升全路货运效益、优化路网结构的重要线路。

  “十三五”以来,乐清市围绕大干交通,提出打造温州北翼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重要县道等组成的“八纵八横”为主线、以主要城市道路为辅线的外快内畅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实现3个交通圈;到2030年,全面建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港口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更广、功能更完善、体系更健全、开放畅达高效的温州北翼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十三五”期间,除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南塘至黄华段、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乐清湾大桥及连接线、甬台温高速公路乐清北互通、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七里互通、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黄华互通等项目外,我市还持续推进乐永青高速、324省道、325省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柳市互通等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

  由线变网让区域交通“活”起来

  “以往从南塘到市区,需要四五十分钟,而疏港公路通车后,缩短到20来分钟,比之前更省时更方便,早上再也不用那么急着出门了。”南塘镇的章先生,对疏港公路建成后的出行深有感触。

  以往,从南塘到市区2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将近一个小时,大家的选择都是沿着104国道,穿过虹桥,经天成街道和城东街道,进入市区。一路过来,车流滚滚,拥堵不堪。“上班都在抢时间,就算提前出门,也容易迟到。”让章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前几年国道修路,两车道变成单车道,章先生做足了准备提前一个小时出门,还常常因为路面堵塞而迟到。

  2020年10月,疏港公路全线建成让章先生上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一直困恼他的道路堵塞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们家很多亲戚都生活在南岳和蒲岐,疏港公路开通后,走亲访友的频率高了,大家走动也多了。”章先生高兴地说。

  与疏港公路相连的G228国道乐清乐成至黄华段工程正在建设中,新建段10公里全线同步施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眼望不到边。“按照市里的要求,G228国道要在明年底完成,这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今年复工复产的第一天,施工单位的工人就迅速在工地上就位,争取以最快的进度完成项目建设。”G228国道乐清乐成至黄华段负责人说,未来这条道路贯通后,乐清除了104国道外,又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国道,市民的出行将更加便捷。

  “十三五”以来,随着疏港公路、六环路、中心大道二期、乐白公路二期、大门大桥二期、乐柳线、盐盆山隧道等陆续建成通车,乐清城市品位档次拔高,中心城区四通八达,各区域之间建立了快捷的交通联系,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减少了路面拥堵。

  “在盐盆山隧道打通之前,我们这些周边小区居民通常是通过乐清经济开发区、万柳路等道路出行,从家里到市区,绕了一个圈。”家住盐盆街道田垟村的王先生在市区工作,他说,盐盆山隧道的贯通,让周边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原本要绕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到市区10分钟就可以了,特别高兴,这条路的开通是我们周边所有村民的心愿。”盐盆山隧道开通后,王先生带着家人驾车感受了一回,“隧道开通后把盐盆和市区紧密相连,现在我们乡下人也变成了城里人。”

  作为乐清市区通往柳白片区的另一条通道,乐柳线全长4.2公里,投资2.1亿元,今年12月就要通车。

  乐柳线起点位于乐成街道上步母村,接乐白公路一期已建段,沿西南方向布线,和湖头小微园区相接,终点与柳白公路相交。乐柳线是柳市“八纵八横”路网之一,将贯穿柳市镇西城社区,并为该片居民拉近与乐清市区、白石街道等地的距离。

  “德力西工业园、湖头小微园、沙湖工业区等已建成或在建的工业园区就位于乐柳线上,这条线路建成通车,不仅方便周边居民出行,还有利于促进工业经济与物流运输的发展。”柳市镇西城社区党委书记朱林晓说,目前正在谋划的“柳市互通”高速口将连接乐柳线与柳江路,更将助力西城社区从偏居一隅转身成为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十三五”期间,乐清还积极改造城区主干道,打通交通“大动脉”,全面推进交通支线改造,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道路中的“毛细血管”,是百姓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连通着千家万户,担负着分流交通的重任,因此打通断头路,建设城市路网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畅通中心城区“微循环”,实现道路“快连快通”,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四好农村路”架起乡村致富路

  秀美山水赋予了乐清别样的景致,同时也让乐清的发展长期受“行路难”制约。“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这里的山不再崎岖、水不再阻隔,让“藏在深闺”的美景,走入大众视野,让乡村也承载起更多青年人的梦想。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乐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旅游及交通风景道建设,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美丽蝶变。

  温州绿色通道2号线是乐清打造的美丽乡村精品线。其经白石街道、乐成街道、淡溪镇、岭底乡、芙蓉镇、清江镇及雁荡镇,串联起中雁荡山景区、黄坦硐景区、淡溪水库、雁荡山等多个旅游景区及景区村,形成含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等多个等级的公路交通网,将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不仅提升了沿线各村的环境品质,更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

  其中,沿线的湖上垟村做足因路兴旅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资源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从过去自给自足种农产品的小村庄发展到现在引进漂流项目兴业的美丽宜居村庄,全村30%的村民从此吃上旅游饭,打造了山区农村转型发展“美丽经济”的“湖上垟样本”。

  湖上垟至五亩田通村道路建成后,湖上垟高山漂流项目于2020年8月投入使用,游客络绎不绝,周末最多有2000余人,平时也有上千人,让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充满了欢声笑语。

  “便利的交通带来的项目落地,最直接的效益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湖上垟村党总支书记林时状说,预计村集体每年可获分红创收10万元,且每5年递增20%。目前,该项目二期、三期工程都在有序推进中,其中民宿建设如火如荼,村民提供闲置房间100多个,可在零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享受分红。

  50公里外的龙西和仙溪两地,每逢周末游人如织。挑战高空飞拉达、感受漂流的惊险刺激、在显胜门登高望远、品读南閤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化、品尝特色农家美食……游客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游客从都市来到小山村,还要得益于农村公路带来的变化。“十三五”期间,雁荡山旅游环线一期、水下线仙溪横溪头至甸岭下段及显胜门连接线改建工程(一期)建成通车,形成了大荆、仙溪区域内的多节点交通网络,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促进了南閤牌坊街、仙桥景区和仙溪漂流等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完善仙溪规划路网、驱动产业升级、改善周边环境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是宁波过来的,听人家说这里挺好的,想过来看一下。”金先生平时爱好运动,了解到飞拉达落地龙西,特地带着亲朋好友过来体验,“从龙西到仙溪,各个景点风景很美,串联的交通也很方便。”

  仙人坦村地处龙西乡,是乐清较偏远的山村。虽有优质的生态环境自然禀赋,但经济发展一直面临困局。2017年,该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空心村蝶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小山村的面貌悄然发生变化,村里民宿多了,店铺也多了,农产品不用走出大门就能卖出去了。”仙人坦村党支部书记潘建军神采飞扬地说,优越的环境,便利的交通,让村民真正走上了强村富民之路。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十三五”期间,乐清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2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82公里。乐清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特色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养护、高效化运营,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脱贫增收互促互进,引领乐清全面奔小康。

  城乡公交一体化推动全域融合发展

  迎着冬日的朝阳,仙溪镇小坑村的干大爷坐在路边跟邻居拉着家常,看到前面的公交车缓缓进站,干大爷拿起身边的一袋农产品,起身坐上公交车。

  “这是自家种的红薯干和几个芋头,带给住在大荆镇上的孩子。”话音刚落,干大爷掏出手机刷了下,扣除1.6元的车费。大荆到小坑村的公交车开通刚满两年,但开通当天的场景干大爷却一直记得非常清楚。“村里一大早就挂了很多横幅,放起鞭炮,欢迎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到小山村里。”干大爷乐呵呵地说,从村里出发到大荆集镇,以前单程票价6元,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到小山村后,如今票价只要2元,移动支付还能享受8折优惠,这样的便民措施山里老百姓很欢迎,“你看我,隔三岔五就会到集镇的儿子那里住上几天,想回家了,就随时回村里住一段时间,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加快城乡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以来,乐清聚力攻坚、加压奋进,分期分批稳妥快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自2018年6月1日首次开通乐清市区至大荆、北白象、柳市等6条城乡低票价公交线路,仅用8个月时间便实现了全市25个乡镇(街道)公交全覆盖,率先在温州市范围内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受惠群众达140万人,仅投入资金1.7亿元,共回收改造线路68条、车辆609辆,至今已开通低票价线路181条,全程票价平均降幅达65%,日均客流量由5.5万人次攀升至15.5万人次,同比增加181.8%,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车辆公交化率、公交智能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乐清公交(全域智慧出行·品质公交)还被评为全省首批“十大”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亮点项目。

  “公交服务非常贴心,考虑到我们村是长条形的,特地设立两个站点,方便村民出行,给公交改革点赞。”刘先生家住湖雾镇三界桥村,这个位于乐清东大门的村庄,2019年7月公交延伸到村里面,让他有着强烈的地域归属感。“以前我们买东西,要走10多分钟的路,在村口国道上乘坐公交,到温岭和大荆买东西的几率各占一半,现在公交进村后,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大荆购物。”刘先生说。

  群众的获得感体现改革的含金量。乐清通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公交出行的便利和实惠,乘车愿望增强,获得感也明显提升。

  据悉,实行低票价运营后,公交客运线路全程票价平均降幅达65%,以主干线乐清到大荆为例,原来票价14.5元,通过刷卡只要4元;支线大荆到后林线路,原来票价10元,通过刷卡只要1.6元。2017年8月开始,在全国县级市中,我市率先实现了公交移动全支付,乘客可以采取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5种方式支付车费,还能享受8折优惠。率全省各县市之先投用太阳能智能化公交廊点,乘客通过廊点的电子显示屏就知道沿线公交实时运行情况。针对夜间乐清市区到偏远乡镇没有公交运行的情况,该市6条主干线全部开通了公交夜班车,最迟一班发车时间为晚上21时30分。

  此外,为了满足老百姓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乐清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公交。通过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结合大数据分析,2020年乐清公交新增优化106条公交线路。还先后推出文体休闲环线、工业园区专线、学生专线、动车站专线、“殡葬”定制专线、假日旅游专线等。如“文体休闲专线”公交,线路覆盖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和清和公园、东塔公园等9大城市公共区域,开通后沿线公共资源的共享率明显提高,据统计,仅图书馆月到馆人数就增加了1万余人次;投入公交车40余辆,开通定制公交,为乐清中学、乐清市职业中专等多所学校定时定点接送学生,既保证了学生出行安全、又缓解了交通拥堵;针对群众关于班线站点、班次设置等意见建议,乐清市交通运输部门及时梳理问题、改进服务,调整部分线路走向和发车班次,增开了乐清至大荆的快班车,深受群众好评。

  乐清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是群众受益最广、社会呼声最高的民生实事之一,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末梢的三级城乡公交网络。在保障群众安全、便捷、舒适、环保出行的前提下,深入开展精细化服务,努力做到实时调度,无缝对接,解决客流“潮汐”现象,逐步为群众提供差别化、个性化、高端化出行服务。

  记者郑剑佩通讯员杨乐斌陈穆仙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