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分会动态

【大会系列报道之二】齐聚琴城,共享盛会——公路信息化创新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圆满召开

发表时间: 2023-03-04 作者: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599次

2021年5月28日-29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同期,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主办,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支持,中交协联交通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国交润万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公路信息化创新技术应用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论坛现场

  会上,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周伟,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原主任李作敏,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爱民,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联网结算服务部副主任高薪,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中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器视觉领域交通行业总经理廖洪华,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公路交通业务部总经理刘宇环,广州国交润万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电,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技术总监董雷宏,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长刘见振,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调研员、教授张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华安公司文涛,长安大学交通系统工程研究所严肖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做专题演讲。

  28号下午的论坛由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孙兴焕主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做论坛致辞。

  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孙兴焕主持论坛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致辞

  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周伟首先做主旨报告。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周伟作《“十四五”公路数字化建设发展思路与政策导向》报告

  周伟主任依据《规划纲要》,阐释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分析了“十四五”公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论述了“十四五”期公路交通发展总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公路数字化的意义、任务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原主任李作敏作《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展望未来公路网管理与服务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首先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为了更好的学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对近期相关系列政策、重要行业管理部门发展思路以及业务领导发言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学习心得和行业政策研究分析,结合路网管理及服务发展现状、痛点和趋势,提出路网管理及服务发展建议。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作《构建新发展时期公路网应急通信信息体系的思考》报告

  报告提到,应急过程中存在通信组网能力差,灾毁数据难以准确及时获取、应急救援决策智能化支撑不足、现场协同、感知能力不强和大数据决策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体系化的研究和系统平台的建设和创新应急安全事件处置机制保障及应用得到了全面提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告同事对新发展时期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进一步思考。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联网结算服务部副主任高薪作《高速公路“全国一张网”运营服务现状及发展思考》报告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任务的完成,促进高速公路由分省运营到“全国一张网”运营的跨越。支撑了全国15余万公里高速公路网7X24小时收费业务生产运营和全网客户服务,累计发展ETC用户2.26亿,日均通行量超过3000万车次,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覆盖规模、里程规模和用户规模最大的ETC联网收费网络,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明显提升,高速公路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报告全面反映现阶段的全网运营服务现状和水平,分析现存的短板和需持续优化的内容,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中华作《有图有真相,赋能自由流收费稽核》报告

  报告主要涵盖了三大部分: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新形势下的工作挑战、收费稽核辅助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实际表现,信路威的高速公路全场景智能视频解决方案,规范了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征收业务管理,持续推进稽核工作高效运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器视觉交通行业解决方案总工廖洪华作《机器视觉AI分析在路网精准感知的发展与应用之路》报告

  基于目前高速的自由流、治超和稽核等核心关键场景,依托华为昇腾AI分析与技术能力,构建有竞争力算法和能力。以AI大算力、多目组件、边缘计算进行创新的产品硬件设计为基础,打造更智能、驾乘体验更佳的AI牌识、车辆精准感知、车辆信息识别与融合等技术能力,实现精准的路网感知,提升路网数据采集精度,高效服务于业务系统。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公路交通业务部总经理刘宇环作《智慧感知,智控安全—高速公路智慧隧道创新应用》报告

  针对隧道营运管理中涉及的安全、畅通、节能、养护等业务需求,搭建智慧隧道综合监控平台,以隧道机器人为助手,实现隧道在日常监控、事故应急、安全监测、节能减排、日常养护等全方位业务的管理,帮助公路隧道管理单位提高隧道安全性,降低营运成本,并逐步向“智慧管理”迈进。

  广州国交润万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电作《视频云联网AI分析技术创新实践》报告

  为了能过保证多路摄像枪稳定的视频画面,创新采用CDN视频分发技术,服务器弹性负载均衡等技术,通过不断的技术优化,可以有效的保证多路高清视频稳定输出,不卡顿,不拖影;智慧检测技术通过构建自主真实场景样本,不断训练优化深度模型,在检测范围内可以有效的识别出车辆,行人,烟火等目标信息;智能分析技术通过对检测的目标物体跟踪,结合车辆的行驶轨迹来智能分析出交通事件,如车辆违停事件,车辆逆行事件和交通拥堵事件等,通过对多路摄像枪进行智慧分析,可以做到出现交通事件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有效的避免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

  29日上午,论坛由长安大学交通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严肖主持,首先做报告交流的是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长刘见振。

 

长安大学交通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严肖主持论坛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长刘见振作《公路运行精准感知及可视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报告

  提出了全向毫米波雷达和ETC门架系统数据融合的公路运行精准感知及可视化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车辆精准感知与轨迹监测、车辆信息识别与融合、边缘计算设备容错、精准感和与管理应用、高精度四维可视化管理等关键技术。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研究员董雷宏作《交通强国视角下“智慧高速”建设的再思考》报告

  近两年来,“智慧高速”逐渐成为行业热点与跨界焦点——即所谓的“聪明的路”,而过去的2020年被戏称为高速公路与车路协同“元年”的声音也多见诸媒体。为此,就围绕当前“智慧高速”建设一些丝路行问题、创新型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创新型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仅供行业同仁参考。

  长安大学交通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严肖作《陕西省ETC门架数据应用与实践》报告

  在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中,建设了大量的收费门架,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交易流水数据,除了开展收费稽查、收费管理以外,更加深入地挖掘融合数据价值,指导高速公路高效运营。报告以陕西的应用实践为例,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赋能和数据应用方面,使用门架数据服务于行业管理,开展行业服务。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华安公司文涛作《不利气象条件下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及趋势展望》报告

  该报告分析了不利气象条件下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存在的监测感知手段不足、预警精细化程度低、辅助决策信息化程度低、主动防控装备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系列问题,介绍了我国近十年在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警与行车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创新及实践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达到的效果。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规划纲要及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以实际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公路交通气象安全保障的“识-警-控-服”技术发展体系及场景化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二级调研员、教授张洋作《后ETC时代的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设与思考》报告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爱民作《数字化智能交通基层设施》报告

  报告综述在交通领域对“数字孪生”理念的应用,结合国内发展趋势,提出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概念和定义。基于“数据泛在感知、数据智慧赋能、数据综合应用”三个层面提出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构建思路,并从高速公路“协同运行监控、精准信息服务、车路协同创新”等方面阐述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应用场景。

  在“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将成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构建“云网融合”的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和示范应用,加快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将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次论坛围绕着“一张网运营新发展”、“公路信息化新技术应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会议内容精彩纷呈,理念新颖丰富,学术氛围浓郁,为与会代表打造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