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一小步 行业一大步】《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挂网公开征求意见
6月13日,《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挂网公开征求意见,该项标准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提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图片来源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官网)
为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于6月13日正式启动,举办时间为6月13日至19日,这是我国连续举办的第32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部署交通运输行业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绿色交通”。就在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首日,关于征求团体标准《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意见的函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官网发布。以行动为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绿色交通落下了生动的注脚。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交通行业作为减污降碳的重点领域,对我国能否实现2030年左右碳达峰以及碳达峰后走势具有重要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碳减排是支撑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交通系统低碳化是实现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公路交通重要的服务节点,其地域范围较大,空间区域边界明显,具有较强负荷及资源禀赋。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全年昼夜无休运转,照明、空调等能耗巨大,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比例不断提高,服务区用能需求不断增加,碳减排压力逐步加大。在国家“双碳”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的形势与要求下,和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高排放现状面临的挑战中,建设零碳服务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山东、江苏、天津等省市在(近)零碳服务区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方面,已开展积极探索。如山东高速集团以济南东服务区为试点,打造了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零碳服务区试点示范工程,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智慧管控、污废资源化处理、林业碳汇提升四大系统工程,利用服务区的屋顶、小车位、边坡等区域铺设了3.2MW光伏,设置了3.2MWh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和储能规模位居目前全国同类服务区建设项目首位,实现了服务区用电100%“绿电”供应和“电中和”运营;江苏姜堰启扬高速白米服务区通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实现整个服务区工作、生活的相对零碳运行;“近零碳”高速服务区泰州白米服务区通过在服务区实施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终端用能设备节能减排、能源实时监测等能源降碳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辅以增加绿植面积等绿化方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长深高速天津段津南服务区通过升级改造,利用屋顶光伏、车棚光伏等多个场景,综合运用“光伏发电+新能源服务”,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3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吨,还可向电网提供30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多个省市服务区也表现出开展零碳服务区评价或认证等方面的需求。
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科院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起制定《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编制组利用七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团体标准《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从基本规定、控制指标、碳排放量核算、评价认定等方面,规范了零碳服务区碳排放核算方法、分类分级标准及评价流程。
《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提到: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约7500个,每个服务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达500吨。这就意味着,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可达375万吨!
2022年5月12日《规范》征求意见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规范开展零碳服务区评价,有利于降低服务区碳排放量,推动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制定《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规范》,并在我国高速公路进行应用推广,将全面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和“碳中和”愿景实现,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
2022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团体标准第三批次立项申报工作正在征集中,欢迎业界专家与企业积极推荐和申报、共同参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
联系电话:010-8289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