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苍茫立劲松——记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二公司总经理兰旭珍
发表时间: 2020-05-09
作者:admin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1380次
安徽黄山景区,一颗有着数百年树龄的黄山松屹立在青狮石旁,它扎根岩石,枝丫向一侧伸展,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用隽秀飘逸的“身姿”成为这各景区乃至全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景点。距离黄山景区90公里的绩溪县,一条连接名城、名江、名湖、名山的最美高铁——杭黄高速铁路,犹如一条巨龙俯卧在秀美如画的皖南山水之间,向人们讲述着一位筑路人的故事。
兰旭珍,45岁,山西吕梁人,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总经理,历任铁道部十五局二处邯郸项目机运七队助理工程师、副队长兼技术室主任,中铁十五局二公司西安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宁淮项目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郑石、太原迎泽西项目部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包西铁路、杭黄铁路项目部经理。他的人生信条,正如黄山松一般,坚韧地耸立苍茫,千磨万历仍从容。
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参建的杭黄铁路总造价11.14亿元。项目标段正线长20.063公里。包括10.5座隧道;正线桥梁15座;框架涵8座;路基17段。开工伊始,5个架子队,43个施工点同时推进。兰旭珍有了“三千万”领军的雅号——集队伍千军万马;工作千头万绪;工程千难万险。当时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有着多个工程项目施工经验的他,不乱方寸,有条不紊,指挥若定。集中指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不让工期时间“跑冒滴漏”。他和他的团队客观分析各项工程项目中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精心梳理因征地拆迁进度、工程难易程度、工期节点目标、机械设备投资、各类风险评估、施工队伍综合素质等六大方面,相互制约连锁反应的因果关系。把43个施工点直观的分列为三种形态方阵:绿灯形态方阵、黄灯方阵和红灯方阵。每一个方阵又细分为“强、中、弱”三个梯级。兰旭珍和他的管理团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促使方阵向好的方面变化上。总结绿阵成功经验,加以推广。树立标杆,用典型引路;为黄阵出谋划策,排兵布阵,快速“学赶超”先进;对红方阵亲临一线找症结,有的放矢补短板。设定期限和目标,打赢落后翻身仗。
杭黄铁路桥隧比例高,地质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中通过科技攻关成功解决全线第二长隧道的浅埋漏水问题,成功穿越两条埋深只有两米的河流。杭黄铁路峰高岭隧道长达9087m,公司施工进口任务为2400m,进口因设计有两处斜井施工任务分配为6687m,考虑到杭黄铁路有限公司的工期要求以及进口分部受到地形限制交通不便的制约,为了确保杭黄线铺轨及通车不受影响,综合分析后,指导项目部工程部立即优化现有施工方案、打破常规、对接杭黄公司与设计院并提出在出口原有分界里程位置增设一处斜井的建议,后经建设单位杭黄公司组织咨询、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调研实地踏勘后,认为该建议意义重大、值得采纳并立即着手实施,正是由于提出了在出口处增设一处斜井,在出口向进口多掘进约600m,为进口分部减轻了施工压力,也为峰高岭隧道按时贯通及满足全线铺轨要求奠定了基础。通过优化方案,合理调配施工设备,成功解决了近3KM隧道的通风问题,保证了3799米的里巧川隧道的顺利贯通。
兰旭珍带领管理团队,抓住项目管理机制和模式改革的“牛鼻子”;抓住弘扬铁军精神这个企业之魂;抓住安全生产,不出事故这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抓住脚踏实地的干,不放空炮、哑炮的殷实工作作风,带领雁队飞翔在希望之路,幸福之路上。工程项目日新月异,捷报频传,实现完美“三级跳”。涵洞路基工程首开胜局,“中国最美隧道群”贯通,桥梁工程告庆。2017年8月25日,无砟轨道底座板工程按节点时间收官。业主多次对取得阶段性成绩,发来贺信和其他形式表彰。
在杭黄扬之水特大桥施工期间,他主持了中铁十五局集团立项的《扬之水特大桥转体跨中合拢线形控制》的科研课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反映在施工现场就是扬之水特大桥转体梁转体高精度合拢,并且在后期积极推动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另外带领杭黄技术团队深挖扬之水特大桥的施工技术成果,目前形成一篇工法、完善了两项专利的申报材料及数篇相关论文。所负责的杭黄铁路峰高岭隧道、里巧川隧道、扬之水特大桥分别获得集团公司优质工程、并在积极申报省部优质工程。
在910个日日夜夜里,兰旭珍带着他的团队,带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期待,带着企业使命。组成“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大打车轮战、歼灭战;开展专项劳动竞赛,调动全员劳动积极性。班子成员全部分片保包责任区。项目部上下员工向党员看齐,党员向党员干部看齐。兰旭珍则成了党员干部的“标杆”。他们战胜工程上的层层阴云迷雾,战胜施工中的艰难险阻,终于在2017年4月,被誉为中国最美隧道群实现贯通。 杭黄铁路于2018年12月25日通车。
摆正党建工作和工程建设之间的位置,找准两者的切入点,打造融合点,对于担负一岗双责的兰旭珍来说,不但要有政治担当责任意识,还必须有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实际中,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把“三会一课”作为党建制度和党建阵地,加以巩固坚守和创新。把“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作为两项工作的切入点、融合点。党建工作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用党的旗帜引导全体参建员工讲政治,听党话,跟党走。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政治堡垒。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用汗水筑梦,用实干为党旗添彩。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把一切力量凝聚在党徽周围。把项目党员历练成为企业的脊梁和工程建设的领跑力量。令兰旭珍骄傲和自豪是,近五年来,项目部涌现出“党员先锋岗”“党员标杆岗”36个;集团公司、公司表彰先进共产党员26人次;获公司以上表彰劳动模范称号28人次;获上级多种证书荣誉称号72人次。项目团支部获股份公司团委五四表彰;项目部获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兰旭珍个人先后获得公司党委授予的“六好党员”、局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绩溪县杭黄高铁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项目经理奖”。

峰高岭隧道出口

龙游晴岚
兰旭珍,45岁,山西吕梁人,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总经理,历任铁道部十五局二处邯郸项目机运七队助理工程师、副队长兼技术室主任,中铁十五局二公司西安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宁淮项目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郑石、太原迎泽西项目部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包西铁路、杭黄铁路项目部经理。他的人生信条,正如黄山松一般,坚韧地耸立苍茫,千磨万历仍从容。
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参建的杭黄铁路总造价11.14亿元。项目标段正线长20.063公里。包括10.5座隧道;正线桥梁15座;框架涵8座;路基17段。开工伊始,5个架子队,43个施工点同时推进。兰旭珍有了“三千万”领军的雅号——集队伍千军万马;工作千头万绪;工程千难万险。当时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有着多个工程项目施工经验的他,不乱方寸,有条不紊,指挥若定。集中指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不让工期时间“跑冒滴漏”。他和他的团队客观分析各项工程项目中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精心梳理因征地拆迁进度、工程难易程度、工期节点目标、机械设备投资、各类风险评估、施工队伍综合素质等六大方面,相互制约连锁反应的因果关系。把43个施工点直观的分列为三种形态方阵:绿灯形态方阵、黄灯方阵和红灯方阵。每一个方阵又细分为“强、中、弱”三个梯级。兰旭珍和他的管理团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促使方阵向好的方面变化上。总结绿阵成功经验,加以推广。树立标杆,用典型引路;为黄阵出谋划策,排兵布阵,快速“学赶超”先进;对红方阵亲临一线找症结,有的放矢补短板。设定期限和目标,打赢落后翻身仗。
杭黄铁路桥隧比例高,地质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中通过科技攻关成功解决全线第二长隧道的浅埋漏水问题,成功穿越两条埋深只有两米的河流。杭黄铁路峰高岭隧道长达9087m,公司施工进口任务为2400m,进口因设计有两处斜井施工任务分配为6687m,考虑到杭黄铁路有限公司的工期要求以及进口分部受到地形限制交通不便的制约,为了确保杭黄线铺轨及通车不受影响,综合分析后,指导项目部工程部立即优化现有施工方案、打破常规、对接杭黄公司与设计院并提出在出口原有分界里程位置增设一处斜井的建议,后经建设单位杭黄公司组织咨询、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调研实地踏勘后,认为该建议意义重大、值得采纳并立即着手实施,正是由于提出了在出口处增设一处斜井,在出口向进口多掘进约600m,为进口分部减轻了施工压力,也为峰高岭隧道按时贯通及满足全线铺轨要求奠定了基础。通过优化方案,合理调配施工设备,成功解决了近3KM隧道的通风问题,保证了3799米的里巧川隧道的顺利贯通。
兰旭珍带领管理团队,抓住项目管理机制和模式改革的“牛鼻子”;抓住弘扬铁军精神这个企业之魂;抓住安全生产,不出事故这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抓住脚踏实地的干,不放空炮、哑炮的殷实工作作风,带领雁队飞翔在希望之路,幸福之路上。工程项目日新月异,捷报频传,实现完美“三级跳”。涵洞路基工程首开胜局,“中国最美隧道群”贯通,桥梁工程告庆。2017年8月25日,无砟轨道底座板工程按节点时间收官。业主多次对取得阶段性成绩,发来贺信和其他形式表彰。
在杭黄扬之水特大桥施工期间,他主持了中铁十五局集团立项的《扬之水特大桥转体跨中合拢线形控制》的科研课题,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反映在施工现场就是扬之水特大桥转体梁转体高精度合拢,并且在后期积极推动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另外带领杭黄技术团队深挖扬之水特大桥的施工技术成果,目前形成一篇工法、完善了两项专利的申报材料及数篇相关论文。所负责的杭黄铁路峰高岭隧道、里巧川隧道、扬之水特大桥分别获得集团公司优质工程、并在积极申报省部优质工程。
在910个日日夜夜里,兰旭珍带着他的团队,带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期待,带着企业使命。组成“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大打车轮战、歼灭战;开展专项劳动竞赛,调动全员劳动积极性。班子成员全部分片保包责任区。项目部上下员工向党员看齐,党员向党员干部看齐。兰旭珍则成了党员干部的“标杆”。他们战胜工程上的层层阴云迷雾,战胜施工中的艰难险阻,终于在2017年4月,被誉为中国最美隧道群实现贯通。 杭黄铁路于2018年12月25日通车。
摆正党建工作和工程建设之间的位置,找准两者的切入点,打造融合点,对于担负一岗双责的兰旭珍来说,不但要有政治担当责任意识,还必须有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实际中,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把“三会一课”作为党建制度和党建阵地,加以巩固坚守和创新。把“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作为两项工作的切入点、融合点。党建工作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用党的旗帜引导全体参建员工讲政治,听党话,跟党走。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政治堡垒。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用汗水筑梦,用实干为党旗添彩。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把一切力量凝聚在党徽周围。把项目党员历练成为企业的脊梁和工程建设的领跑力量。令兰旭珍骄傲和自豪是,近五年来,项目部涌现出“党员先锋岗”“党员标杆岗”36个;集团公司、公司表彰先进共产党员26人次;获公司以上表彰劳动模范称号28人次;获上级多种证书荣誉称号72人次。项目团支部获股份公司团委五四表彰;项目部获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兰旭珍个人先后获得公司党委授予的“六好党员”、局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绩溪县杭黄高铁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优秀项目经理奖”。

峰高岭隧道出口

龙游晴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