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成型!2025年区域铁路网再升级
近日,随着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旅游线关键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批复,长三角铁路建设再迎里程碑。
据悉,本次批复涉及沪苏嘉城际铁路项目中的水乡旅游线江苏段、上海示范区线(省界段)、嘉善至西塘市域线(省界段),对建设“轨道上的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获批的水乡旅游线水乡客厅站至八坼站工程,将串联起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与上海青浦示范区,填补三地轨道交通空白。该线路建成后,示范区内跨省通勤时间将压缩至半小时,助力“水乡客厅”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沪苏嘉城际铁路是推进沪苏浙两省一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连接示范区两区一县,东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南至浙江嘉兴市区,西至江苏吴江区,包括上海市境内的上海示范区线,江苏省境内的水乡旅游线,浙江省境内的嘉善至西塘线和嘉兴至枫南线,全长170公里,设计时速为160公里/小时。
“沪苏嘉城际铁路展现了快速推进国家战略及区域协作的强大决心和制度优势。”财经评论员徐浩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线路规划获得批复到实际开工建设,整个过程仅耗时约一年。
徐浩平进一步分析称,这一铁路项目在完善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紧密连接了多个核心功能区,包括虹桥商务区、青浦新城、环淀山湖创新核、西岑科创中心、水乡客厅、祥符荡科创绿谷以及吴江高铁科创新城等,“通过这些连接,该铁路将实现这些重要功能节点之间30分钟内的快速通达,进一步促进沿线城市的文化交流、文明融合以及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沪苏嘉城际铁路整体工程正全面推进,未来将实现上海虹桥与嘉兴南湖、苏州吴江的轨道交通直连,形成长三角核心区的“黄金三角”交通骨架。
目前,长三角正以“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为抓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
近日,根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作会议的消息,2025年长三角铁路建设将保持高强度投入,全年计划完成投资超1300亿元,在建项目总规模突破8000亿元。年内杭衢高铁、镇江东货场等4个项目将建成运营,六庆铁路、上元门过江通道等2个项目启动建设,淮宿蚌城际、宁淮城际、金建铁路等32个在建工程加速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温福高铁、沪乍杭高铁等跨省大动脉已进入前期工作冲刺阶段,有望在“十五五”开局之年实现突破。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关键年,长三角铁路建设将迎来技术攻坚密集期。崇太长江隧道、盐宜高铁过江通道等6条越江隧道同步开展盾构施工,创下我国高铁建设史上跨江通道集群施工新纪录。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大桥、金建铁路兰江特大桥等906座特殊结构桥梁集中建设,其中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桥达11座。上海东站、苏州北站等综合枢纽深达36米的基坑施工,正攻克长三角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建设难题。
今年1月,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完成51.72亿元,铁路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一批重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近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侧,总建筑面积138.7万平方米的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现场,3000余名建设者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这座规划15台30线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未来将实现沪通铁路、沪苏湖铁路、机场联络线等多制式轨道交通与浦东机场T3航站楼的无缝衔接。
项目负责人表示,该枢纽建成后将形成"西有虹桥、东有东方"的双枢纽格局,使上海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两大空铁联运枢纽的城市。
在江苏,沪宁合高铁江苏段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南京北站枢纽工程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南京地区唯一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于一体的大型客站,南京北站站场规模宏大,规划引入多条重要铁路线路。
在浙江,甬舟铁路的建设同样备受瞩目。这条全长76.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铁路,以服务中长途旅游客流为主,兼顾舟山与宁波之间的城际客流需求。其中,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作为甬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桥和世界最宽跨海大桥。截至2月19日,该桥已完成多个关键节点的施工,金塘海底隧道的盾构掘进也在稳步推进。
在安徽,巢马城际铁路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是马鞍山与安徽省会合肥的直接联通线,也是安徽通往江浙沪地区的新通道。其中,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作为巢马城际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首座双主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桥。目前,大桥副汊航道桥已合龙,主汊航道桥的钢桁梁架设和斜拉索挂索施工也接近尾声,计划于3月底实现主跨钢桁梁合龙。
2024年,长三角铁路共完成基建投资1423.8亿元,较2023年增加170亿元;年内37个在建项目同步推进,在建投资总规模超8000亿元,在建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跃居全国铁路第一,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已经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
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省际贯通、城际直通、枢纽联通”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加速成形,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潘洁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