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8号线项目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顺利召开,中铁上海工程局上海地铁18号线项目经理部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上海地铁18号线项目部位处上海市宝山区,正线全长8.1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通南路、长江西路、江杨南路、爱辉路、呼兰路、大康路6座车站。中铁上海工程局城建分公司承担土建02标(江杨南路站、江杨南路站至爱辉路站盾构区间、爱辉路站、爱辉路站至呼兰路站盾构区间)施工任务,工程造价6.6亿元。土建04标(19号线江杨南路站)与18号线02标江杨南路站换乘,工程造价2亿73万元。
项目部严格贯彻盾构施工“一次成优”要求,提前设置试验段,优化掘进参数,采用人工和自动化监测相结合,做到监测数据实时指导施工,保证盾构安全穿越高架、电力隧道、河道等风险源。施工过程中,为争分夺秒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部成立保开通攻坚专班,现场24小时轮流值守,按照既定任务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日碰头、日交班,全方位协调解决现场技术、安全质量、物资机械、人员资金等困难,为贯通保驾护。024年10月20日江爱区间双线贯通,11月13日爱呼区间双线贯通,累计掘进4633环。为确保盾构机有序推进,项目部提前开展实操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实操能力,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加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管片错台量及真圆度,保证隧道施工质量,为后续轨道铺设、设备安装等工作奠定基础。项目部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轨道交通信用评价A类单位。
作为局内首个应用新型预埋承插式管片施工工艺,项目部面临在长距离、小半径、大纵坡、涉承压水和连续穿越铁路、电力隧道、原水管重要建构筑物等施工困难形成的多维技术壁垒。项目部成立科研技术团队,施工前期采用BIM+PLAXIS 2D/3D多维度建模技术,对涉铁、承压水层等复杂工况进行动态仿真;搭建国内首座足尺预埋承插式管片拼装教学平台,通过多轮试拼装模拟盾构始发现场工况;创新研发可拆承插式钢负环管片与高真圆度定位基准环,攻克首环成型精度控制难题;对既有拼装机实施电液协同改造,升级PLC控制系统并增设微调模式,实现1.5mm级拼装精度,确保管片拼装质量与施工安全,多项技术创新为后续盾构隧道施工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施工过程集成管片快速检验工装、纵向拉紧装置及跟注二次注浆工艺,协同盾构推进、拼装、盾尾间隙预警系统、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系统、管片预排版系统及盾构机自动巡航装备等数智化系统,形成核心专利集群(实用新型4项、发明专利5项)、工法1部、论文5篇,获评2024年中铁上海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实用技术成果二等奖。通过QC活动持续优化,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4项。最终实现成型隧道“零渗漏、零破损、微错台、小变形”的质量目标,为复杂工况盾构新型管片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获全线多家单位观摩学习,得到业主好评。
项目部严格实行网格化安全管理,明确安全分区、压实安全责任,设置安全培训中心、安全讲评台、微型应急站等设施,常态化督导全员学安全、懂安全、管安全。通过开展安全质量生产系列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检测比赛等,提升全员安全管理积极性和专业水平。应用无人机巡检、AI图像识别等新技术,建立隐患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高频风险点,以科技赋能安全生产。创新设立“安全积分超市”,引导全体工友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获评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十佳金点子”。开工以来,项目部迎接各类安全质量观摩20余场,到场观摩1000余人次,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工地”“上海市文明达标工地”等荣誉。
项目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了现场干,在打造品牌、安全生产、创效创誉、技术攻关等方面强化引领作用。通过结合项目施工特点开展“百环党员先锋岗”“保进度党员责任区”等特色党建工作,为确保各项重大节点和工期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撑。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与宝武集团、周边街道、社区、交警开展党建联建、和谐共建活动13次,先后为周边居民区翻新危墙2次,消除了安全隐患,联合社区开展亲子参观地铁建设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项荣誉温暖人心,一份责任催人奋进。上海地铁18号线项目全体职工纷纷表示,将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效的工作状态,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而不懈努力。荣获上海市建交委“建设先锋”党组织、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中国中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荀晶 卞正东)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