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内铁路助推肯尼亚“蝶”变
“它凝结的是友谊,它带来的是希望。我的家乡,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扬”,这首曲调悠扬的歌曲《蒙内之歌—铁路修到了我家乡》出自肯尼亚歌手苏迪之手,歌词里正轻轻诉说着蒙内铁路带来的繁荣和肯尼亚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东方之情,跨越千里。今年是肯尼亚蒙内铁路通车运营五周年。蒙内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肯尼亚百年来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依托蒙内铁路,为肯尼亚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中方致力于向肯方传授技术,绝大部分工作本地化率超过80%。得益于技术赋能,肯方员工现在能够驾驶、运营、修理和维护,确保蒙内铁路平稳运营。5年来累计发送旅客800万人次,如今日均开行6列客车,每天运送7000到1万名乘客。蒙内铁路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大动脉,给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改变,带领肯尼亚驶向美好未来。
东方之路,护佑生灵。蒙巴萨红树林旁,列车呼啸而过;铁路线隔离栅栏外,几只狒狒在嬉戏玩耍;路基下方的野生动物通道内,斑马悠闲地通行;安装声屏障的内罗毕国家公园特大桥下,水牛正停留吃草……蒙内铁路沿线,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因途经内罗毕国家公园和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物保护区,蒙内铁路根据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种类和迁徙路径以及活动习性,专门设置了14个野生动物通道,部分通道高度达到7米,以方便长颈鹿等大型动物通行;沿线还有600处涵洞和61处桥梁可供动物穿行。铁路还在小河
沟等低洼处设置涵洞,方便斑马等动物饮水。此外,线路尽可能靠近既有米轨和A109公路、在公园和湿地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对路基边坡进行绿化等举措,大大减少了铁路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这些细心的设计引得外媒称赞“中国在非洲造的铁路,连长颈鹿都很满意”。
东方之力,托举梦想。“这是转变的开始,将为所有肯尼亚人创造就业、希望、机遇和繁荣。”2017年5月31日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当天,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的这番话如今已成现实。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蒙内铁路已经成为肯尼亚的一条“黄金通道”。过去五年,蒙内铁路累计运送集装箱177.3万标箱,目前日均开行16列货运列车,促进了肯尼亚本国以及与其他东非国家的经贸往来。内罗毕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爱德华说,如今,通过蒙内铁路只需8小时就能实现过去耗时3天的运输。蒙内铁路不仅缓解了蒙巴萨港的拥堵,而且降低了制造商运营成本,提高了供应链效率。一家粮食物流公司的负责人欧内斯特说,通过蒙内铁路运输谷物可实现物流零损失,帮助客户节约25%的成本。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商家的选择真实展现了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的助推力,也彰显交通先行理念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独特作用。
5年来,蒙内铁路不仅改善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推动了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中国铁路技术转移,也改变了整个东非的交通乃至商业版图。列车呼啸,笛声长鸣,讲述着一个个有关发展、合作和友谊的动人故事。(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杨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