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地沟里的“管道速滑队”

发表时间: 2022-03-21 作者:胡艳波 李 敏 李 鑫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点击:272次

  “我们是老头组,都50多岁了,有3个人这两年就要退休了!”3月16日,三棵树机务段设备车间暖房组工长李明太一边做着下地沟的准备工作,一边介绍道。

  暖房组共有15名职工,负责全段12万平方米供暖管路和1000余延长米生产用蒸汽供应管路的维修工作。该车间党总支书记刘东升介绍说,生产用汽非常重要,关系到机车软水制作、配件清洗、外车体喷漆、燃油伴热等,没汽,这些活都没法干。

  暖房组每个月要对全段1000余延长米蒸汽供应管路进行巡视检查。由于90%的管路处于地沟里,铸铁管路腐蚀严重,砂眼、跑冒滴漏时有发生。段里的地沟是三十几年前建的,最高处1.7米,最矮处仅60厘米,宽大概1米,个别地段只有几十厘米,只能侧着身子通过。加之地沟两侧壁上供汽管、下水管交织,有的地段全程都要蹲着走,甚至手脚并用爬着走。作业条件艰苦,下沟的人都是猫着腰,两手抄后,形似“陆地速滑”,大家便打趣地称暖房组为“管道速滑队”。

  要想当“管道速滑队”的“选手”,先得过身材条件这一关。“胖了不行,空间有限,转不过身,容易卡住。”职工滕文学笑着说。

  地沟不是密闭的,很多地方和地面相通。夏天,地沟里最难熬,关了阀也有30摄氏度,被管子烫到是常事。冬天,地沟里各种蚊虫在耳边发出“嗡嗡”的声音。由于管路渗水和地下返水,地沟里干爽的地方不多,最常见的是过膝的积水。冬天,二十几摄氏度的地沟里,干活得在水里泡着。水衩一捂,后背都是汗,可一碰上灌进来的寒风,后背上又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感觉“冰火两重天”。

  “令人头疼的还有下水管渗漏,干完活身上脏兮兮的,得用高压水枪全身上下冲洗一遍。”李明太说,“作业过程中也得时时留意棚顶掉下来的石子、侧壁上脱落的铆钉。每次下地沟干活,最快1个小时,遇上换管,有时候得三四个小时,每隔半小时就得爬上地面通通风。”

  李明太是个铁二代,在暖房组一干就是35年,他的父亲李源水是机务段的老劳模。彭志军熔管技术最好,他的儿子彭亮也在铁路工作。“上阵父子兵”,这让彭志军感到非常骄傲。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