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铁路列车长的战“疫”之路
疫情发生后,无数年轻的90后选择逆行,成为抗疫战场上披坚执锐、一往无前的青春力量。吉林客运段动京十八组列车长杨乐就是其中一位。
1993年出生的杨乐,已经在客运岗位工作了5年,去年5月,通过段里层层笔试、面试考核,成为一名列车长。疫情发生后,为了做好列车疫情防控工作,杨乐向身边经历过抗击“非典”战役的年长列车长虚心请教经验,利用休息时间拿出应对高考的劲头自学防疫知识,并用本子把注意要点一项一项记录下来。“特殊时期,需要学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都特别多,但是我相信只要做好充足知识、经验储备,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无论任何突发状况都能轻松应对!”杨乐坚定地说。
列车卫生间使用频率高,空间又相对狭小,一直是杨乐紧盯的消毒重点。她所值乘的D21次列车7车厢卫生间主要为行动不便的旅客以及需要给婴儿换尿不湿的旅客提供方便。考虑到婴儿的免疫力较低,杨乐在执行每三小时消毒一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了消毒频次,变成每隔半小时消毒一次。除此之外,车厢里的电茶炉、垃圾箱等各处角落,杨乐也一个都不放过,总是一遍遍检查,一遍遍消毒。有的同事开玩笑说她太较真,但是杨乐却觉得,只有在工作上多较一点真,旅客和同事们才会多一分安全。
一次乘务中,杨乐看到一名从蛟河西上车的旅客,佩戴的口罩不仅很薄,还有些脏旧。经过询问得知,旅客的口罩已经戴了好几天,杨乐赶紧把自己的医用口罩送给旅客,细心地给旅客演示如何正确佩戴,并分享了一些防控疫情的小常识。车厢里其他旅客在一旁也听得十分认真,纷纷给杨乐点赞。
3月27日,D21次列车从北京行驶至延吉西间,杨乐看见车上有4名旅客拿了很多行李,还抱着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便主动上前帮忙,并且一路为他们提供帮助。得知他们想要购买食品,杨乐特意去一一买好并送到他们的座位。旅客非常感动,连声跟杨乐道谢。杨乐认为,特殊时期旅客出门在外,有许多不便,也容易焦虑,要尽力提供周到的服务,让他们感到温馨。
在日常乘务中,杨乐不仅对旅客细心热情,对待班组同事也是如此。一次杨乐在巡视车厢时,发现一名乘务员神色焦虑,便与他谈心交流,得知他因为每天面对大量旅客,而家里孩子太小,每次退乘回家都担心孩子安全,心里产生很大压力。杨乐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便耐心地劝导道:“你放心,咱们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到位,你和家人都是安全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杨乐的年纪在班组里正好处在中间,她时常调侃自己是“上有老下有小”,把班组的乘务员们当作家人,她认为自己是列车长,有责任照顾好班组的每个人。
3月13日,11名境外旅客在北京站上车,杨乐对他们进行集中隔离后,开始例行测温。其中一位旅客拒绝配合,并且冲她喊道:“你们到底要测几次?进站测,上车还测。”面对咄咄逼人的质问,杨乐没有生气,她微笑着说:“列车上的测温和登记是为您自己负责,也是为其他旅客负责,希望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杨乐的反复劝说下,该旅客欣然同意测温和登记。杨乐认为,疫情阻击战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作为列车长,她要为列车上的旅客以及职工的安全负责,因此一步也不能退让。
在值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着不同态度、持着不同理由不想测温或不戴口罩的旅客,杨乐总是不厌其烦地劝说。每当遇到发热旅客或境外输入旅客,杨乐永远冲在最前面,她常常说:“我是列车长,让我来吧。”
一次在给旅客测温时,旅客问杨乐:“小姑娘,疫情期间你每天在车上,害不害怕?”杨乐微笑着回答:“不可能一点不害怕,但是如果我们不坚守在岗位上,你们这些需要出门的旅客怎么办呢?”杨乐早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向车队递交了请战书,立下军令状,疫情不退她就不退。
不负韶华,书写青春。生活中的杨乐是个标准的90后,喜欢穿飘逸的连衣裙,研究烹饪美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褪去柔弱,化身战士。杨乐说,自己最喜欢《中国机长》中的一句话:“伟大来自平凡。”作为一名列车长,穿上这身制服,选择逆行是职业素养,自己只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惟愿不负青春。
(王志刚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