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腹有良策勇驰骋 匠心独运结硕果

发表时间: 2020-01-15 作者:admin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678次
腹有良策勇驰骋  匠心独运结硕果 
    ——中交一公局桥梁高级专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会员陶美祥


中交一公局桥梁高级专家陶美祥
 
        陶美祥,男,1982 年5月 9日出生,37 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工程学士,高级工程师职称,中交一公局桥梁高级专家,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2005年7月加入中交一公局,至今已工作14年,先后在内蒙古二赛二标和河北青兰高速11标担任现场主管、在湖北谷竹高速4标担任副经理、在湖北麻武高速1标、内蒙古张呼铁路5标2分部和内蒙二满公路总承包部,中交一公局通新客专1标项目部总工担任总工一职。

        他在担项目总工期间,以项目基础技术和质量控制为重点,围绕工程施工,严格控制施工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落实,在工作上勇于开展技术创新,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主要成绩与突出贡献如下:

        一是注重项目绿色施工。

        2015年8月,他被调到二满总承包管理部担任总部总工一职。二满项目全长120公里,总造价13.596亿元。线路穿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当地生态脆弱,环保要求高,为减少施工对草原环境的破坏,在项目开展绿色施工研究,针对内蒙地区干燥气候,严重缺水的特点,在项目梁场建设时设计出一套水循环系统,实现梁场养生用水循环使用;在水稳施工中采用养生土工膜,保水养生等多种绿色施工措施,在为项目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业主和锡盟政府的赞赏,通过采用绿色施工,二满公路项目获得了第五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称号。
 

二满公路
 
        二时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获得了多项科技创新荣誉。
 

张呼铁路
 
        2015年1月,在担任张呼铁路5标二分部总工期间,承担了2项局级课题,其中该项目的蒙古营印河特大桥墩顶转体施工为一公局首次进入,墩顶转体施工在内蒙古地区为首次运用,其技术标准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为保证蒙古营印河特大桥墩顶转体施工的顺利进行,他带领科研团队通过调研,研究设计图纸,实施模拟试验,成功探索出一套球铰滑道安装精度控制,转体牵引力,转体速度,转体后线性调整、墩顶转体体系转换等施工控制技术。通过该工程总结编制的《客运专线连续桥箱梁双转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课题鉴定,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该课题获得一公局科学进步三等奖,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局级工法和1项中交集团工法,撰写的《墩顶转体转体定位和中跨合拢施工技术创新》论文荣获局优秀论文三等奖,并入选中国交建集团论文集。


 
                                              
 
 
        2017年5月,在担任通新客专总部总工期间,主持了《深层软土地基前截法螺杆桩加固施工工艺的研究》、《客运专线31.5米预应力简支箱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封性研究》、《下穿高速铁路大直径输水管线改造关键技术研究》、《高速铁路槽型梁支架组合梯型关键技术研究》、《客运专线连续梁大角度转体施工技术研究》、《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精度控制技术》、《有砟轨道铺轨与桥面同步施工技术研究》等多项施工技术研究。其中《深层软土地基前截法螺杆桩加固施工工艺的研究》依托项目螺杆桩软基加固处理,通过对螺杆桩传统后截法的施工工艺的研究,提出螺杆桩前截法施工工艺,其工艺特点是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通过激光投线仪控制桩顶标高,在此基础上发明了螺杆桩桩帽基坑开挖设备,实现了保留桩间土,开挖桩帽基坑,浇筑桩帽混凝土,减少了桩间土先开挖再回填的重复浪费的工作。该工艺的提出既提高了螺杆桩的施工功效,又为项目节约成本约500多万元。由螺杆桩前截法施工技术而总结形成的《深层软土地基前截法螺杆桩加固施工工艺的研究》荣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工程创新一等奖,2019年该成果获得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编写的《螺杆桩前截法施工工法》获得2017年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工法。
 

通辽客专
 

 
        《客运专线连续梁大角度转体施工技术研究》依托该项目跨长深高速特大桥,该桥长2077米,在跨越长深高速公路采用40+64+40连续梁承台转体施工工艺,该课题通过技术攻关,研究出采用环向注浆管设计,有效解决了封铰混凝土不密实的难题,该课题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客运专线31.5米预应力简支箱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封性研究》依托项目周陀子制梁场,该研究形成的QC成果获得北京市市政工程行业协会三等奖。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精度控制技术》依托项目1694处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为实现高效高质量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项目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路基接触网支柱基础双定位卡盘加工模具+单定位卡盘安装的三定位卡盘施工工艺,极大地提高地脚螺栓的预埋精度,提高施工质量。并发明了双定位卡盘加工模具,获得发明1项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课题研究报告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砟轨道铺轨与桥面同步施工技术研究》该课题为解决桥梁桥面系与铺轨同步施工,节约施工工期。项目组通过研究提出了铺砟、铺轨作业与桥面附属工程有序平行于交叉作业的“四步”施工步序,提高了施工功效。并研制了挡砟墙伸缩缝处两侧开槽夹板装置,解决了抗剪连接钢筋安装难题。该课题形成的成果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评定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他还参与了《干燥强蒸发地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研究》,该课题提出了“水稳半遍”碾压工艺、封闭固定”养生法、“养生薄膜摊铺机”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获得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他曾5次获得局优秀青年技术干部,现拥有11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北京市市政工程行业协会优秀QC小组三等奖,5项局级工法、1项中交集团工法、2项公路工程工法等荣誉。在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技术引领,开拓创新”理念的坚持,更是他作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与担当!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