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南岸锚碇率先浇筑完成

发表时间: 2024-06-04 作者: 来源:中交二航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部 点击:250次

5月31日,湖北燕矶长江大桥南岸锚碇全部施工完成,为后续散索鞍安装、猫道架设及主缆索股牵引等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燕矶长江大桥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航空限高影响,主塔高度受限,在“一跨过江”的超大跨径加持影响下,主缆受力要求高,锚碇规模也随之变大。锚碇采用扩大基础重力式锚碇,顺桥向长120米,横桥向宽83米,高60米(地下部分23米,地上部分37米),其平面面积近1万方,相当于24个篮球场。锚体浇筑混凝土总量达27.6万立方米,重约74.1万吨,相当于11艘满载排水量辽宁号航母的重量。

燕矶长江大桥锚碇体积庞大,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突破了5000立方米,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温控防裂有着极高要求,要求锚体的内外温差不能超过20摄氏度。为确保混凝土的施工品质,项目团队研发并应用了智能温控系统,在锚体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过适时自动调节冷却水循环,降低混凝土升温速率,有效控制内外温差。为了应对夏季高温极端天气,项目团队增设一体化自动制碎冰系统,在混凝土拌合时加入碎冰,适时监测粉料入机温度,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做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夏季极端高温情况下,混凝土出机温度低于24℃。浇筑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塔吊喷淋、雾炮喷淋、泵送口设置遮阳棚、人工喷洒水雾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现场浇筑温度。而到了冬天,项目团队则在模板外铺设保温棉和土工布,为锚体保温、防风挡雨。最终,在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精准管控之下,锚碇顺利完成96次大体积浇筑,实现了锚体零渗漏,呈现出光滑平整的“牛奶肌”。

燕矶长江大桥主缆锚固系统由索股锚固连接构造和预应力锚固构造组成,是锚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预应力锚固构造中的索导管是整个锚体的“心脏”,长度达到了21.6米,共有484根。为保证索导管精准对接,保障锚体“心脏”的稳健,项目采用分段预制安装,使用装配式支架,经过现场反复测量校正,实现“穿针引线”。最终经过1400余次的精准定位,完成索导管的精准对接,并将精度控制在3毫米以内。(来源:中交二航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