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中心偏位仅1.6厘米!国内公路桥梁最大沉井基础精准下沉到位
8月23日,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体积创下国内纪录的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精准下沉到位,稳稳扎根于长江之畔。桥梁锚碇主要作用是固定和支撑悬索桥的主缆,而沉井是锚碇埋在地下结构部件,这个“庞然大物”为整座桥梁提供了坚固的支撑。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长75米、宽70米、高57米,相当于19层楼高、13个篮球场大,施工过程中共计安装钢筋6300多吨、浇筑混凝土84000多方、取土30多万方。
沉井单次下沉泥浆处理最大方量达100万立方米,根据计算及以往施工经验需配备92亩场地用于处理泥浆,而项目可用泥浆处理场地仅为37亩,远远无法满足泥浆处理需求。针对以上难点,项目创新采用“多孔联排”泥浆调控法和“设备+自然沉淀”泥浆处理新方法,将泥浆浓度提升了近60%,使项目泥浆处理方量减少约82万立方米,同时使泥浆处理设备效率得到最大化利用。
项目沉井所处区域地质以砂层为主,粗细砂层较厚且存在粉质黏土,沉井下沉过程面临下沉速率及姿态难以把控、受力情况复杂、自身结构安全风险高、纠偏难度大等重难点问题。
针对以上难题,项目自主研发沉井5D智能建造系统,全方位预埋智能传感器将数据接入平台,对沉井施工中的水位变化、土体沉降、应力应变、空间姿态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孪生,并将系统与智能取土装备进行联动,创新采用“时间+深度”控制龙门吊按照既定路径定点、定量吸泥取土,同时吸泥管探头对井底的泥面高程进行自动测量,利用云计算和AI算法,对龙门吊的取土施工进行功效分析,指导取土作业,实现沉井下沉全过程可视、可测、可控。
张靖皋长江大桥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8年建成,大桥建成后将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以及推进跨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交一公局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