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科技十大新闻

发表时间: 2025-01-17 作者: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1032次

在澎湃的科技浪潮中,2024年的交通运输领域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与创新突破。回首过去一年,从铁路的智能建造与便民服务升级,到公路的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从桥梁与隧道的产学研合作与智能建造体系完善,到水运的智能船舶研发与港口作业技术创新,再到邮政的无人机与包装技术革新,交通运输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如繁星般璀璨。这些成果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迈向新高度的强大引擎。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让出行变得更美好,让物流变得更畅通。

为了更好地展现2024年度交通运输产业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组织铁公水空领域的专家,精心梳理并评选出了“2024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十大科技新闻”,内容涵盖交通运输各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应用创新。让我们一同走近这十大科技新闻,领略科技创新的无限魅力,感受行业发展的蓬勃生机,见证它们所带来深刻变革与深远影响。

交通运输部发布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典型案例

12月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案例。首批案例包括上海市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等十大典型案例和北京市科技引领智慧出行安全护航冰雪畅通等18个代表案例。这些案例面向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农村公路、航道、港口码头等多个领域,涵盖了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干线通道智慧扩容、电子航道一张图服务、智慧船闸等应用场景。

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综合建设难度为当前世界最高。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钢壳—砼沉管隧道设计方法及合理构造技术等10项国际领先技术,创造了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最大体量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最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最宽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单体体量浇筑最大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最宽可反复折叠M型止水带应用于沉管最终接头等10项世界之最,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贡献了中国方案。

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

12月11日,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和粤西沿海地区的直连。通道主桥采用“中央分体式钢箱梁+独柱塔”方案,在国际上首创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黄茅海大桥创造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纪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桥面采用双层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方案,单次铺装面积和单次铺装最大里程数均创世界纪录;实现整幅式TY型桥墩在我国高速公路桥梁中的首次应用;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梁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实现了毫米级的长距离海中自动化监测。

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贯通

12月30日,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贯通。天山胜利隧道横穿天山中部,全长22.13公里,施工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天山胜利隧道,地处天山深处无人区,穿越16条断裂破碎带,首次在公路隧道领域使用“硬岩中导洞+主洞钻爆法”组合工艺,首次采用“三洞+四竖井”施工法,首次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大国重器“天山号”和“胜利号”TBM(硬岩掘进机)担当掘进重任,实现“长隧短打”,快于传统钻爆法3—5倍,工期由常规“两端掘进”施工的10年缩短至4年多,刷新了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纪录,该项目成为世界隧道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时速400公里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

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这标志着“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将极大提升我国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制动距离更短、运行稳定性更优;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车内噪声降低2分贝,客室服务空间增加4%;行车与控制、司机智能交互、安全监控、旅客智能服务等领域均得到全面升级。

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5月9日,由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正式下线。该机车采用多项领先技术,并搭载了诸多智能化辅助设备,在运力、节能、智能、安全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将运用于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的重载运输。

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下线

10月31日,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铁十四局集团联合打造,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湖南长沙下线。“江海号”盾构机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是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出的最大直径盾构机,将应用于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的施工。“江海号”成功下线,标志着16米级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产业化实现了新突破。

全球最大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首航

4月22日,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轮”首航,并在海事部门的护航下,安全抵达洋山港。中远海运绿水01”轮总长119.8米,型宽23.6米,相当于1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配置36个箱式电池作为推进动力源,全船电池总容量约是普通船舶的8倍,在经济航速下续航约600公里。利用船电分离模式,灵活配置20英尺标准集装箱大小的电池箱,有效解决了传统电动集装箱船充电时间长、装载量低、续航里程短等问题,突破多项“从0到1”关键技术,树立了航运业绿色发展新标杆。

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首飞成功

2月27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是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的公开首次演示飞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龙”由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起飞重量2000公斤,可载5人,巡航速度可达200公里/小时,核心模组100%国产化;搭载纯电动力,垂直起飞后,在空中转换为固定翼飞行模式水平巡航,具有直升机灵活起降的特点。与传统直升机相比,“盛世龙”噪声低,绿色环保,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

中央宣传部授予单杏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中央宣传部日前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单杏花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单杏花,女,汉族,1974年3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面向国家需求,聚焦专业领域,致力于我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20余年,主持铁路运输组织、旅客服务、收益管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将12306系统建设发展成全球交易量领先的超大型实时票务系统,为我国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铁路人”“最美奋斗者”“3个100杰出人物”等称号。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