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青藏铁路精神点亮人民希望之光
巍巍青藏高原,皑皑白雪圣土,高海拔和横断山脉、澎湃江河的阻挡使得西藏地区常年艰苦贫困和极度落后。因此高质量建设青藏铁路,不仅仅是建好听起遥不可及的爬上“世界屋脊”“生命禁区”的“天路”,而是造出就在我们身边扶贫的梦想路、奋斗路和幸福路,真正做到“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从此,雪域高原不再山高,不再路长!蕴含其中的“挑战极限、勇闯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映照几代铁路人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现象,点亮青藏贫苦人民的希望之光。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造出富民强国的梦想路。修建青藏铁路何其艰难,这一设想一经提出,便被斥为“空谈”!20世纪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就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诚然,在那个国家动荡不安、国力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修建高原铁路”的确是充满浪漫主义、不可能实现的命题,但身处民族危难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从未消失,一拨接一拨胸怀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人不甘贫弱、前赴后继,将自己的强国之梦制成宏伟纲领,昭示着中华民族永远不甘落后,为富民强国梦想奋勇向前的伟大精神,这正是青藏铁路精神的起源。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造出非凡业绩的奋斗路。“七月飞雪衣衫薄,清晨抱被卧冰层,空气稀薄难行路,岭顶相
传十二步”。这是当时修建青藏铁路庄心丹病逝后,给儿女们留下的一本小册子上看到的一行字,“火车西上拉萨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无法体会当年庄心丹和同事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也无法知道他们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代青藏铁路建设者锲而不舍、一心为国的精神特质。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强烈的使命召唤下,青藏铁路精神的萌芽正在孕育、萌发!
发扬青藏铁路精神,造出美好未来的幸福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许多专家调走或者改行,张鲁新却选择留下来,夜以继日地攻克冻土难题,在寂寞中研究、在痛苦中等待,数次差点步入“鬼门关”。在生命的危难时刻,张鲁新最为挂念的还是冻土资料的存亡,正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信念支撑着张鲁新坚守高原,直到青藏铁路建成。建设者们凭借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精神状态,以科学严谨、实干创新的工作态度,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具有鲜明高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青藏铁路精神也孕育而出。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时代赋予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懈努力。(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韩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