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会议活动

绿色低碳 数智赋能 建养并重 创新引领——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在南京圆满闭幕

发表时间: 2022-07-25 作者:admin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3092次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7月22日上午,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指导,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主办,智汇新基建(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路恒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鼎力支持,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江苏狄诺尼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广州市微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参办的“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业界专业工程机构和相关团体,远道而来的桥梁界同仁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各位英才近400人出席本届大会。

 

  大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周伟,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原副厅长、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副会长钟建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副会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鲍卫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周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郭志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永涛,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冠楠,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梁院院长杨扬等领导出席了本届大会。

 

 

  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周伟、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公路分会常务副会长钟建驰分别致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发表讲话,刘加平院士、周伟主任、周良总工程师以及中交路桥建设卢冠楠总工程师分别在会上发表《桥梁混凝土低碳发展新路径》、《以高质量标准化支撑保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如何评价工业化桥梁》、《中交路建桥梁科技创新案例分享》主旨报告。

 

  嘉宾致辞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发言

 

  嘉宾报告

 

  同期,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还举行桥梁专家组增补仪式及《公路中等跨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养护技术规程》团标标准发布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为中国交通建设技术中心副主任鲍卫刚颁发桥梁专家组执行主任证书,鲍卫刚主任和周良大师为桥梁专家组增补成员颁发证书。

 

 

  在《公路中等跨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养护技术规程》团标标准发布仪式,李刚副会长兼秘书长为标准主编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代表刘新华颁发团体标准发布公告及标准文本,并与周伟主任共同为其赠送了原铁道部副部长国林书写的“源清流洁”书法作品。

 

  团体标准发布仪式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丁主持本届大会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元海主持。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汇流交织。

 

  于丁秘书长和杨元海副秘书长分别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报告

 

  下午的会议分为长大桥梁工程勘察设计论坛和长大桥梁工程智能建造论坛同时进行。长大桥梁工程勘察设计论坛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桥隧院副总工吴延伟,以及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余顺新主持会议。

  吴延伟副总工和余顺新院长分别主持会议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专家刘高,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万田保,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朵,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炜,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克坚,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院副总工程师刘新华,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歌洋,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余顺新分别发表了《长大桥梁结构体系及韧性提升技术》、《大跨度悬索桥基于结构特征的精细化与耐久性设计》、《高性能装配式桥梁结构体系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桥梁智能建造与管养技术》、《复杂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关键技术》、《公路中等跨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养护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解读、《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行业研发中心》、《装配式桥墩抗震性能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相关报告。

  长大桥梁工程勘察设计论坛各报告嘉宾

 

  长大桥梁工程智能建造论坛由中铁宝桥(舟山)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晓辉,以及北京市市政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长炯主持。

  王晓辉总工程师和卢长炯总工程师主持施工分会场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章登精,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桥梁技术研究院南京分院院长黄旭光,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海亮,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长吴江波,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建国,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项目总工郭佳嘉,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蒋本俊分别发表《仙新路过江通道智能化建设管理系统研究及平台》、《钢桥制造、架设、施工设备技术》、《桥梁约束关键构件信息化与桥梁智慧养护技术探讨》、《智能制造技术在钢桥生产中的应用》、《大跨径钢结构桥梁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六十米级深大圆形地连墙锚碇基础施工关键技术》、《曲线变宽大跨度系杆钢桁拱桥施工关键技术》相关报告。

 

  长大桥梁工程智能建造论坛各报告嘉宾

 

  中场茶歇,参会代表在茶歇休息的时候纷纷到会场的展台前针对本次会议中展示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咨询和讨论,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展位现场,参会代表与展商互动交流

 

  7月23日上午,重大桥梁工程智能设计建造论坛由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大海主持。

  杨大海院长主持重大桥梁工程智能设计建造论坛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桥梁首席专家樊立龙,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彭友松,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大海分别发表《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设计连建造工程项目关键技术交流》、《花鱼洞大桥建设技术创新》、《一种新型装配式大跨度钢桁腹钢—混组合梁桥的构造和性能》、《全体外预应力轻型节段箱梁设计与工业化应用》演讲。

  重大桥梁工程智能设计建造论坛报告专家

 

  下午,共计80余名代表乘坐大巴,参观仙新路长江大桥项目部。仙新路长江大桥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在建的三条过江通道之一,是联系南京市江南和江北地区、实现南京都市圈功能的重要通道。项目全长约13.17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桥为1760m的单跨门型塔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结构,该跨径目前在同类桥型中居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南北主塔采用门型混凝土塔,塔高263.8米;主塔基础采用66根直径2.8米、孔深122.5米的超大超深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南塔桩长101米、北塔桩长110米;南锚锚碇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基础,基础外径65m,深度63m;北锚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长和宽分别为70m和50m,深度50m;主缆首次采用标准强度2100MPa的高强钢丝。

 

  仙新路长江大桥具有跨度大、宽跨比小、技术复杂、结构相对轻柔、桥梁造型优美的特点。大桥设计过程中,注重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创新材料、工艺设计、创新算法融入桥梁方案,应用“四新”技术,提升项目设计品质。

 

  设计施工理念的四个“新”:

 

  新理论:超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土体受力作用机理研究;

 

  新材料:主缆采用标准强度2100MPa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

 

  新结构:主塔建筑美学与结构协同设计的N字形新结构;

 

  新工艺:超大跨度悬索桥涡振性能及其控制措施;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与U肋之间采用双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新工艺。

 

  

项目部建管中心学习

  项目部现场考察

 

  经过两天的会议与参观考察,本届围绕主题为“绿色低碳数智赋能建养并重创新引领”的桥梁盛会,圆满闭幕。“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绿色智造,执行“双碳”计划,是桥梁建造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此次大会,桥梁行业将聚焦重点问题,关注先进技术,从而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工业化建造,实现建养一体,继而深入推进绿色建设和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效,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对于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绿色交通科技支撑有着重要意义。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