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预告】刘志刚总工程师应邀将出席“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刘志刚,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 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智能制造技术在钢桥生产中的应用》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国智能制造2025》强国战略,公司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钢桥梁智能制造。通过对钢桥梁生产特点的分析,分别从信息化的软件建设、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进及车间生产网络的架设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钢桥梁智能制造建设研究,目前企业生产管理已经达到智能制造的“中级”阶段。且在智能制造方面获得多项认证及授权。相关生产管理模式已应用于深中通道、常泰大桥、澳氹大桥等多项目,达到了降本增效、管理提升的效果。
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将于2022年7月21-23日在江苏南京盛大召开。届时众多相关部委领导、院士、知名学者与专家、桥梁界领军企业及行业精英齐聚南京,共同探讨桥梁智能建造新方向。
本次交流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指导,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主办,智汇新基建(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中路恒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鼎力支持,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广州微柏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办,汇聚了业界专业工程机构和相关团体,一起探索中国桥梁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道路。
王春亮:15801238878
闫婷婷:18500961014
王惠京:13641072508
赵长云:13120351085
杨 萍:13522738541
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
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
演讲专家及题目
1.主论坛报告拟邀专家
王景全: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周 伟: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主任
题 目:《以高质量标准化支撑保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张劲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章登精: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
2.重大桥梁工程勘察设计论坛拟邀专家
胡建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仁贵: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 高: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
经理兼首席专家
杨 健: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题 目:《花鱼洞大桥建设技术创新》
彭友松: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题 目:《一种新型装配式大跨度钢桁腹钢—混组合梁桥的构造和性能》
杨大海: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题 目:《全体外预应力轻型节段箱梁设计与工业化应用》
王文炜:东南大学教授,新材料组合结构桥梁研究中心负责人
题 目:《船撞作用下混凝土墩柱抗撞性能评估及其增强防护技术》
刘 朵: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桥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题 目:《高性能装配式桥梁结构体系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叶 炜: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题 目:《桥梁智慧管养技术交流》
3.重大桥梁工程智能建造论坛拟邀专家
鲁昌河: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卢冠楠: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樊立龙: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桥梁首席专家
题 目:《澳氹第四条跨海大桥设计连建造工程项目关键技术交流》
刘志刚: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题 目:《智能制造技术在钢桥生产中的应用》
刘海亮: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题 目:《桥梁约束关键构件信息化与桥梁智慧养护技术探讨》
王建国: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题 目:《大跨径钢结构桥梁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
黄旭光: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桥梁技术研究院南京分院院长
题 目:《钢桥制造、架设、施工设备技术》
张永涛: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晓晶: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嘉 宾: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嘉 宾: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观项目介绍
仙新路长江大桥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在建的三条过江通道之一,是联系南京市江南和江北地区、实现南京都市圈功能的重要通道。
项目全长约13.17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桥为1760m的单跨门型塔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结构,该跨径目前在同类桥型中居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南北主塔采用门型混凝土塔,塔高263.8米;主塔基础采用66根直径2.8米、孔深122.5米的超大超深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南塔桩长101米、北塔桩长110米;南锚锚碇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基础,基础外径65m,深度63m;北锚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长和宽分别为70m和50m,深度50m;主缆首次采用标准强度2100MPa的高强钢丝。
仙新路长江大桥具有跨度大、宽跨比小、技术复杂、结构相对轻柔、桥梁造型优美的特点。大桥设计过程中,注重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创新材料、工艺设计、创新算法融入桥梁方案,应用“四新”技术,提升项目设计品质。
设计施工理念的四个“新”:
新理论:超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土体受力作用机理研究;
新材料:主缆采用标准强度2100MPa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
新结构:主塔建筑美学与结构协同设计的N字形新结构;
新工艺:超大跨度悬索桥涡振性能及其控制措施;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与U肋之间采用双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