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会长单位: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 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
♦ 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包括: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
♦ 国家“211”一、二、三期工程建设
♦ 国家“985”一、二、三期工程建设
♦ 国家“双一流”高校与学科建设
清华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科在2017/2018连续两年QS国际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为国内所有学科中排名最高。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llingwood为首的学科国际评估委员会认为“The structural research work is of a very high standard and covers an exceptionally wide range of important subjects in composite steel-concrete structures. Many studies are clearly world class. (清华的土木工程学科研究工作达到了极高的标准,涵盖了包括钢-混组合结构在内的众多领域。各项工作都达到了国际最好水平)”。
近年来,土木工程系在高性能建筑与桥梁结构新体系、新型海底沉管隧道、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技术、多灾害大型复杂结构和城市区域防灾减灾理论及关键技术、高强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及耐久性、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基于BIM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工程建设与运维技术与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并直接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深中通道、南京五桥、FAST射电望远镜、航天发射塔、雄安新区防灾规划等大型复杂工程,为我国城市建筑与交通、地下空间、海洋、国防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依托清华大学建设的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土木工程系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服务的重要载体。实验室拥有一流的试验设备和技术,包括大型结构工程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数字减灾与虚拟工程实验室等,代表性设备为20000kN重型结构多功能空间加载装置,为国内外首台此类装置,可完成大比例/足尺空间结构模型的静力和抗震试验。
聂建国、韩林海、陆新征、施刚、方东平等 5人 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WEB OF SCIENCE中ENGINEERING, CIVIL学科,JCR Q1和Q2期刊64本,高校论文总数排名位居全球第 3。平均年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近8年制订、修订国标20余部。获得的国家重要奖励:
(1)清华大学工程结构创新团队, 科技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创新团队), 2018(聂建国; 张建民; 樊健生; 陶慕轩; 聂鑫; 张嘎; 胡黎明; 潘鹏; 陆新征; 冯鹏; 施刚; 王睿; 许立言; 丁然).
(2)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 科技部,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2012(聂建国; 樊健生; 陶慕轩; 张振学; 温凌燕; 卜凡民).
(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科技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04(聂建国; 余志武; 李勇; 蒋丽忠; 欧阳政伟; 周凌宇; 罗小勇; 樊健生; 陈宜言;郭风琪).
(4)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机理与分析理论, 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2019 (韩林海; 杨有福; 杨华; 李威).
(5)广义协调与新型自然坐标法主导的高性能有限元及结构分析系列研究, 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2013 (龙驭球, 岑松, 龙志飞, 傅向荣, 陈晓明)
(6)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科技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1 (郭彦林,周绪红,罗尧治,范 峰,白国良,田广宇,陈国栋,关 洁,辛克贵,王小安)
(7)建筑钢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体系的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科技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1 (石永久,王 燕,侯兆新,朱广君,王元清,王立军,丁大益,施 刚,郁有升,周建锋)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长聘副教授陶慕轩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副会长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