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高原闪光
发表时间: 2022-04-09
作者:赵风斌 马生明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点击:180次
让青春在高原闪光
——记拉萨基础设施段工务维修技术中心主任张栋栋
开栏的话 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本栏目聚焦普通铁路职工身边人、身边事,通过平凡的视角,讲述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故事,鼓舞激励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仲春时节,雅鲁藏布江畔桃花争艳。拉林铁路旁,一个年轻身影格外忙碌,无暇顾及春日美景。他就是第一批对口支援、挂职帮扶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张栋栋。
张栋栋原来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陇南工务段渭源桥路车间主任,现在担任拉萨基础设施段工务维修技术中心主任。从塞上江南银川来到千里之外的拉萨,张栋栋在雪域高原开启了别样的青春之旅。
少年心田,种下一个铁路梦想
1992年,张栋栋出生于甘肃通渭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电视上看到宛如长龙的火车时,他莫名激动起来:“我长大要当一名铁路工人。”
由于交通闭塞,2017年前,通渭县城一直不通火车。从村小学到县城初中,再以优异成绩考进省级重点高中定西一中,张栋栋的交通工具仅限于自行车和大巴,他关于铁路的梦想越发强烈。2010年高考,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兰州第一次看到飞驰而过的火车时,他激动得几乎掉泪。
2014年毕业前往单位就职时,张栋栋第一次踏进了心心念念的火车车厢。他难掩兴奋激动,望着宽敞明亮的车厢和窗外飞速而过的景色,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维护好脚下的每一寸线路,让每一趟列车平安飞驰。
担当有我,奔赴高原奉献青春
走线路、查设计、看图纸,被分配在银川工务段盐池桥隧车间工作的张栋栋经常不知疲倦。“比起小时候在老家种地收麦,这些苦真算不了什么。”张栋栋笑着说。经过焚膏继晷的努力,他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完成了从见习生到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的岗位嬗变,成为同批毕业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也顺利在银川买房安家。
“以前从兰州到通渭,坐大巴要花4个多小时,现在乘高铁只要52分钟,我们村里人都习惯了乘高铁出门。”置身铁路,对于铁路带给家乡的变化,张栋栋深有体会。
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对于神奇的“天路”,张栋栋一直心存向往。2021年,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出挂职帮扶青藏铁路的动员时,张栋栋毫不犹豫第一个报名,义无反顾踏上西进的列车。
“能够成为第一批挂职帮扶干部,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我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在新时代干出成绩来!”出发前,张栋栋壮志满怀。
乐此不疲,拼搏奋斗回报时代
恶心头晕、嘴唇干裂、彻夜难眠。初到拉萨,张栋栋强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几乎天天都泡在线路上,徒步检查、跟班作业,结合轨检分析和现场检查,梳理出无砟道床疑似上拱等隐患点,结合“天窗”一一整治。
通过徒步检查,他组织职工对桑珠玲、巴玉、安拉3座隧道进行了补强加固,并制订了专门的隧道口风险监测方案;结合“守底线、补缺陷、除隐患、防风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他细化制订了隧道病害整治、声屏障轨旁设备隐患排查、特殊结构关键桥梁设备监测维护等工作方案,成为职工日常作业的行动指南。
责任心强、谦虚好学、善于钻研,这是身边人对张栋栋的印象。每次去现场,他都随身携带一个黑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笔记。拉林铁路新型桥梁结构,被他在笔记上用红色下划线醒目标注,进而制订有针对性的检查检修方案,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此心安处是吾乡。现在,张栋栋已经成为一名拉林铁路工务专业的“百事通”。依据多年在兰渝铁路工作的经验,他将班组日常作业的计划、编制、下达、分析等任务,直接纳入维修技术中心,省去了管理上的繁琐衔接。在桥隧检查中,他主推“眼观耳听手敲”的“敲击”工作法查找隐患,检查效率大幅提升。职工们学习上遇到难题,工作中碰上疑难隐患,都会习惯性找他帮忙,而他总是乐此不疲倾囊相授。
“人生难得几回搏。既然选择了到拉林铁路帮扶,我就得踏踏实实干出个样子来,让青春在艰苦一线留下深刻印记,用拼搏和奋斗回报美好的新时代。”张栋栋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