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慢火车”,车慢经济快
在近日热播的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中,“慢火车”的身影备受广大网友关注。“慢火车”通常指铁路部门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开行的票价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车。作为交通扶贫的重要举措,国铁集团在一些偏远山区保留了81对站站都停的慢火车,有的线路30多年保持2元钱的最低票价。(中国青年网)
快有快的旋律,慢有慢的节奏。与快捷高效、飞驰电掣的高铁相比,“慢火车”乍看有点“落伍”,但这81对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火车,却是老乡们出门乘坐的“公交车”,亦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便民车”“致富车”“连心车”。
铁道万里长,路长情更长。赶集求医、探亲上学、外出务工……滚滚的车轮,延伸的线路,承载着百姓的成长梦、致富梦、团圆梦,承载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描绘着乡亲们追梦路上的幸福轨迹。不怕山高路远,悠悠“慢火车”的高质量开行,不仅解决了大山深处的出行难题,而且传递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坚定信念,催人向前、鼓舞人心。
润物无声,“慢”就是“快”。近年来,为助力边远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铁路部门把开好“慢火车”当成必须完成好的使命担当。大山深处,风笛悠扬,“慢火车”风雨无阻,翻山越岭跑出幸福“加速度”。火车虽慢,但标准不能低,提升设备质量、增加安全保障、改进服务举措……“慢火车”的品质不断提升。几十年如一日,一点一滴,久久为功,81对“慢火车”的开行范围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途经吉林延边、内蒙古东部、湘西地区、云贵地区、凉山地区、南疆地区等35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市达104个,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慢火车”推动地区特色经济。广州局集团公司在湖南湘西地区开行的“慢火车”,38年间从未间断,见证了沿线居民肩扛手提去卖货到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的变化。列车上的“春梅”列车义务直播队帮助当地老乡进行直播,销售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仅在2021年一年内,就销售了300余万斤冰糖橙,其他各类农产品超30万斤,解决了当地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运输不便的困难,帮助沿线乡村民众致富增收。深挖潜能,各地铁路部门已经开发“慢火车+”系列产品,将沿线地区的特色消费资源,包括红色旅游、城市居民慢生活体验等融合到“慢火车”文化当中,实现文化振兴和致富创收相结合,全面助力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
“慢火车”给沿线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便捷,将满载民生温情和美好期待,一起出发,共同驶向美丽乡村的新未来。(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曹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