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联防联控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去年广东按照交通运输部平安建设有关要求,围绕平安创建和风险防范,创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大湾区轨道交通平安建设实现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成效显著。
探索“一站式”施工审查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交通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去年,广东印发《广东省交通运输领域2021年平安建设考核评分标准》,在满足交通运输部考评标准的基础上,把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联防联控考核分为管理体制机制、保护区施工管理、保护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联防联控工作4个模块,并逐项细化,进一步加大联防联控工作考评力度,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推动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管理工作落实。
佛山出台了广东省内首个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保护专项管理办法,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建设线路和运营线路纳入保护管理范畴,有效降低了因外部因素造成事故的风险,为相关地市建立全过程、系统性的轨道交通保护管控体系提供了借鉴。广州则建立了运营保护区施工联合审查制度,打造运营保护区“一站式”施工审查模式,共享施工、监管等多方信息,为地铁集团监管保护区内施工项目和随机巡查创造了便利条件。
试点智能视频监控
存在时空盲区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人工巡查时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广东与有关高校、企业合作,引进新技术,力争实现保护区巡查无死角全覆盖。
广州地铁在部分车段开展光纤振动监测预警技术试点和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试点,对运营保护区范围进行循环监控和人工智能分析,提升违规施工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追溯的管控效率。深圳地铁首创隧道外界入侵监测预警系统,全部铺设完成后可实现外界入侵预警率100%精准管控,有效降低运营保护区隧道结构被违法违规施工击穿的风险。广州、深圳地铁均组建了无人机巡查队伍,对因环境恶劣或疫情防控导致人力无法到达的运营保护区域进行无人机巡视,有效消除了巡查盲区。
“做好轨道交通运营保护区联防联控工作,是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章权表示,下一步广东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指导,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运营单位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各地各单位从健全制度、完善体系、隐患治理、技术保障、社会共治等方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