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推进“三化”建设,谱写铁路新篇章

发表时间: 2022-02-23 作者:晏璞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331次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中提到,自春运首日至2月18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4亿人次。2月19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915万人次。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宜春站使用自动消毒机器人在候车室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消杀作业,配合人工,实现消杀全覆盖、无死角,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强调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时指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简称“三化”)融合发展,从而把“三化”融合发展要求提升到了战略全局高度。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根据数据,我国国铁集团下属员工已经高达200多万人,国铁集团为了保障顾客的安全出行,几万公里的铁路每天巡检,花费巨大。单单一项日常巡视若是引进智能化的机器人,每年为铁路节省的开支就不容小觑。因此,推进“三化”建设是铁路发展的主旋律。

  南昌局使用自动消毒机器人,一方面降低了人工成本,通过智能化机器人减少了职工劳动强度,释放生产力,另一方面智能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的消杀,提升了铁路服务水平,让春运期间旅客出行更加安全、舒适。这是铁路着力打造“三化”的缩影,也是铁路推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真实写照。

  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纵观整个铁路发展历程,我们不难感受到现如今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在铁路上已经遍地开花。近年来,铁路在维修方面使用的线路捣固车、钢轨打磨车等等一系列的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铁路维护效率,以前人工要干一个月的活,现在只需要一天就能干完。大大降低了铁路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劳效。从人工指挥列车前进或停止,到现在联锁系统的使用,列车完全能够实现自控,列车行驶速度从早期的6~16KM/h到现在的每小时200公里至350公里,铁路的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与此同时,铁路12306APP使用,从最开始的人工售票,买一张票要排队一两天,“一票难求”在很长时间内成了春运的代名词,到现在的手机购票只需要几分钟,购票方式的多元化、便捷化已经基本解决了春运购票难的问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大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三化”的推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铁路的六次提速是铁路高速发展的最好证明,也是千千万万铁路人无私奉献的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铁路“三化”高速发展的背后有很多案例也是发人深思的。4·29京广线荣家湾站铁路行车特大事故,这起事故源于信号工违章操作二极管封连装置,致使信号机错误显示,是中国铁路自1981年成昆铁路列车坠桥事故后最严重的事故。一个小小的二极管就导致一个大事故,这也暴露出当时的铁路管理已经不适用于高速发展的铁路。逝者往已,总结经验,吸取事故教训,更好的谋划未来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因此要想驾驭“三化”铁路,就需要我们在大力推进“三化”建设同时,从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秉持着谨小慎微,谨慎前行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等全方位、多方面细化部署,谱写好新时代铁路新篇章。(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晏璞)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