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测量”共成长——记中铁大桥局六公司测量员朱成超
武汉讯(中华铁道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通讯员魏泉、刘若妤、李腾)“作为项目施工的‘眼睛’,测量人更需要通过专业技能竞赛让我们更好的学习理论、交流技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不管站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还是个人成长提升的角度,我们都应该认真抓住这来之不易的锻炼机会,敢于向自我发出挑战!”中铁大桥局江西祈婺高速A2标测量员朱成超在中铁大桥局集团技能大赛上发言。此次比赛他获得了第一名,对他来说既是对他个人技能的一种肯定,更是他今后工作的动力。
走近“测量”——一片丹心付海棠
2016年,刚毕业的朱成超被分配到中铁大桥局新建京张高铁5标项目部,这时的他是一名外聘员工,能接触这样大型项目,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他兴奋,自豪,也给自己暗暗定下了目标,一定要把测量技术学精、学到位,通过努力,争取改变身份,成为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名正式员工。
3月的怀来好像还停留在冬季,昼夜温差大,看不到绿色,也难见几处生机,寒风中夹杂着些许清寂,这是朱成超刚到怀来的感受。
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朱成超每天天亮前,就赶到现场,熟悉场地,架好测量设备,等着前辈们到现场,再和他们一起安排一天的工作。有时候,午饭时间,赶不回项目部,便席地而坐,在野外吃自己随身携带的馒头。还有时候,午饭变成了下午茶。刚起步的求学日子很苦,但是这苦要吃的值得,朱成超这样激励自己。
只用短短几周时间,操作仪器、记录数据这些工作他已经烂熟于心,但是朱成超总觉得离自己的预期还差点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他开始迫切的想要了解每一份数据的由来和其含义,便利用工作之余查询资料、询问导师,最终学会最基本的线路数据计算,然后继续学习对照图纸计算每一个结构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朱成超深知习惯的重要性,白天在现场,对每一项数据认真复核,每一个尺寸仔细校核,保证现场工作的准确性;晚上在寝室,对每一组数据进行梳理,每一份资料分类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确保各类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是朱成超每天的规定“动作”。
在这个项目部让朱成超最记忆犹新的是加密点的布设工作。由于新建京张高铁5标地处河北怀来,当地盛产海棠,所以80%以上线路都横穿在密密麻麻的海棠林地中,密林中加密点的布设本来就困难,再加上因施工线路未开通、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带来的不利因素,让这项工作显的尤为繁重。
尽管如此,朱成超丝毫不畏惧,他和测量组员工一起,自己动手,现场交替作业。人停锹不停,在用断了9把锹后成功挖出基坑70余个(深1.5m,直径45cm)。在原件埋设中,因为交通不便,他们就两人抬着一桶几十斤重的混凝土,步行几百米逐个埋设,累了就相互鼓劲,喝口水继续前行。原件埋设完成后,为了展现标准化施工,还为每个点位做了统一标识,在后期的多次测量专项检查中因“牢固、美观、标准”被引为示例,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在怀来的这片海棠林里,朱成超真正走进了测量的世界,感受到工作带给他的满足与自豪。
爱上“测量”——精益求精攀高峰
测量是服务与施工有机统一的工作,必须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经过京张高铁项目的“洗礼”,朱成超成长了也成熟了,对测量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新的挑战也在此时来到。2019年,他调至中铁大桥局延崇高速GQ3标项目砖楼特大桥分部。砖楼特大桥桥址地势险峻,山势陡峭,桥墩更是高达70余米,且钢桁梁位于曲线上,线型复杂,拼装难度大再加上天气恶劣,常年大风,更为这个工程增添了难度。
这不是一个好啃的“骨头”,朱成超心里直打鼓,在京张项目“学有小成”的“小得意”一下子被这里的峡谷、高墩、高空拼装、紧迫的工期……等一系列困难“击”的粉碎。
“我当时觉得似乎又是从零开始。”
“还好有团队和师傅带着,不然真是无从下手!”朱成超这样形容刚来延崇GQ3标砖楼特大桥分部的感受。
他和团队在施工初期的杆件拼装前,便对主桥线型进行了多级复核,确保理论与设计数据误差在2mm内,并对桥梁所用控制点进行全部复核,确保后期拼装工作顺利开展。
砖楼特大桥是钢桁梁结构,要求落梁必须精准。4月的河北气温还很低,伴随着5-6级风,地处山谷的砖楼特大桥又没有任何遮拦,气温硬是让大风肆虐的比别处低了好几度。越是恶劣的条件,对精度的考验越是严格。朱成超的眼睛不敢离开仪器,哪怕酸涩到流泪,也要在大风间歇的2-3秒钟精确照准目标,按下测量键,然后把数据传给作业人员,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从大风手里抢来的2-3秒,拼凑起了1304根杆件拼装的测量工作。从4月11日钢桁梁首次拼接到8月8日最后一根杆件完成空中对接悬拼,全桥四联主桥钢桁梁全部合龙,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精准的测量。
“精准是测量工作的生命!”朱成超坚定的说道,对精准的不断追求,让朱成超爱上了手上的全站仪、水准仪……他感觉这些冰冷的仪器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一起向精益求精的顶峰攀登的伙伴。
感恩“测量”——厚积薄发夺第一
2018年初,有一定测量工作经验的朱成超抱着尽力一试的想法,报名了由大桥局集团组织的测绘技能大赛,为期三天的技能比赛让他中获益匪浅。他不仅取得了个人第七名,也见识到了优秀选手的风采,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这次“小试牛刀”,打开了朱成超的眼界和思路。回到项目上,他一边工作一边琢磨如何优化每一个步骤,如何才能达到测量数据精度与速度的有机统一,在反复思考和自我“打磨”中,朱成超认识到测量效率就是在不断地练习中提升的,要做到每一项都能熟于心、用于手,才能使自身测量技能得到迅速提升。
一粒好胜的种子就在他的心中悄然扎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20年,朱成超再次参加了中铁大桥局举办的技能大赛。这次比赛,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个人第一,被授予“金牌职工”称号。从最初一名外聘员工,经过几年时间的打磨,无数次与仪器、数据接触,练就了娴熟的测量操作技术,耐住了无数个看图计算的寂寞夜晚、辗转至各个施工一线,仍然坚守着测量人的那份初心,最终成长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成为了一名中铁大桥局集团正式员工,圆了他当初的梦想,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