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天险”,铁路为发展“铺路”
7月9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由中铁十局承建的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红豆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有毒有害气体隧道掘进难题顺利攻破,为大临铁路早日开通奠定坚实基础。大临铁路线路全长202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其建成通车后将结束临沧市不通铁路的历史。
不畏险阻,铁路跨越的是天险。自工程开工以来,铁路施工单位面临的困难不断,红豆山隧道内地理环境之复杂,施工条件之艰难超乎常人想象。尤其是隧道内持续发现的8种有害气体,种类多而浓度高,危险性强,为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带来极大困难。面对未知与挑战,铁路工人发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在高温与危险中推进工程,历经1383个日夜的艰苦奋战,最终完成了红豆山隧道的如期贯通,做出突破,跨过这道“天险”。红豆山隧道的顺利完工,是铁路精神的一次极致体现,更是人民铁路身为发展“火车头”的责任担当。
勇于创新,铁路展现的是实力。面对施工难度如此巨大的环境条件,为了能够顺利将工程进行下去,铁路部门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善用高新技术,勇于创新,总结出许多实用方法。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施工单位多次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勘探,举行研讨会,研究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施工单位建立了“特殊地质专业研究实习基地”,组织全体人员共同学习,了解相关知识,谨防意外发生。在种种举措之下,隧道毒气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程进度顺利推进,红豆山隧道的如期贯通将是大临铁路早日开通的重要一步,展现了铁路部门勇于创新,善用科学技术的工作作风。
统筹兼顾,铁路连通的是发展。自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铁路面临的不仅是红豆山隧道天然险要的地理环境,还要兼顾疫情防控,维护职工安全,保障施工进度。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持防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合理分工,统筹兼顾,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保施工生产安全有序进行。大临铁路连接起大理和临沧,将是临沧这座地级市首次贯通铁路,结束没有铁路交通的历史。“想要富,先修路”,交通是发展致富的重要前提,大临铁路正在全面加速建设中,各项工作按照施组计划有序推进。在铁路顺利开通之后,临沧到大理的旅程将从现在公路运输的近5小时压缩到1.5小时,同时连接起广大线。大临铁路的连通的不仅是临沧到大理的快速通道,更是临沧通往外界的发展通路,将能大大加强临沧与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增进往来合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开足马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红豆山隧道如此“天险”面前,铁路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不懈努力,最终突破这一天然屏障,完成了红豆山隧道的顺利贯通。相信将来大临铁路必能如期开通运营,为沿线各地城市带去更多的发展契机,助力百姓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文/马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