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擦亮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发表时间: 2023-11-29 作者: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许媛媛 滕瑾 点击:704次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阐明了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作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单”。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
 
  近年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勇担中国铁路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自觉把科技创新放到“国之大者”中谋划推进,高质量服务雅万高铁规划建设,为擦亮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注入强劲动能。
 
  支撑高铁建设中国方案首次落地海外
 
  10月17日下午,中印尼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特别骄傲、特别振奋!”铁科院集团公司雅万高铁监理咨询项目总监曹广利难掩激动,“所有辛苦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化为满满的自豪感。”
 
  跨越山海,共赴未来。这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高速发展之路,承载着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对未来繁荣发展的向往与期待,凝结着铁科院集团公司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
 
  雅万高铁采用中国生产的50米定尺钢轨。从广西防城港到印尼中爪哇省芝拉扎港,铁科人承担着护航长钢轨首次顺利出海的重任。
 
  长钢轨如何装运?能否通过印尼既有米轨铁路运输?如何向印尼方面证明运输方案的可行性?……一系列问题摆在运经所副研究员刘飞挂帅的团队面前。
 
  “接到任务后,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刘飞说,“我们根据印尼当地情况制订了安全可行的运输方案,做好周密准备,以便随时应对任何难题。”
 
  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一个个“拦路虎”都成了“纸老虎”——100米长的钢轨无法装船,就切割成50米启运;没有米轨运输经验,就联合院内多专业技术骨干一线踏勘制订装载和加固方案;印尼方面有疑虑,就建模型、做推演……
 
  2020年12月16日,中国制造长钢轨首次出海,为雅万高铁工程钢轨焊接和铺设创造了条件。次年4月8日,第一根500米长钢轨在德卡鲁尔焊轨基地下线。
 
  完全采用中国标准在海外建设焊轨基地,这又是“第一次”。
 
  “2019年初,团队历时4个月对装备和工艺布局进行创新,最终实现了集装箱式单元集成型临时焊轨基地布局方案。闪光焊机、感应热处理机、粗铣机、精磨机等我们掌握核心技术的装备正式走出国门。”金化所高级工程师彭鹏介绍。他们将10余个生产线工位等比例缩小“打包”进14个标准集装箱,实现了大型永久焊轨基地的全部功能和生产能力。
 
  从50米到500米,长钢轨要经过9次焊接。雅万高铁正线铺轨总长279.4公里,共用50米钢轨11810根。在彭鹏和团队成员轮流驻场指导下,焊轨基地累计生产500米成品轨1152根、焊接成品接头10368个,接头一次合格率达到国内大型焊轨基地同等水平。
 
  沿着雅万高铁“走出去”的还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简统化接触网。标准所全程参与其研发、检测、试用、标准编制及产品认证工作。
 
  “中国标准简统化接触网装备具有统一技术参数、简化装备结构形式、减少零部件种类、提升关键零部件服役性能等特点,充分彰显了中国高铁‘硬实力’。能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贡献力量,是我们的无上光荣。”标准所接触网站站长陈立明说。
 
  从一片荒芜到搭桥钻隧筑路基,从铺轨实车拉通测试到通车运行,2600多个昼夜,铁科人勇当“拓荒者”,助力中国速度、中国技术、中国标准随着雅万高铁走向世界。
 
  助推中国制造高速动车组首次亮相海外
 
  2022年当地时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和印尼总统佐科在印尼巴厘岛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在万隆分会场,伴着一声鸣笛,一辆崭新亮丽的综合检测车亮起车头大灯,缓缓驶出德卡鲁尔站并逐渐加速前行。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是“中国制造”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首次在雅万高铁亮相。
 
  作为中国高铁列车走出国门的“第一单”,雅万高铁项目列车共有1列综合检测列车和11列高速动车组。
 
  雅万高铁综合检测列车以时速350公里CR400AF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为基础。铁科人凭借丰富的联调联试及日常巡检经验,借鉴国内成熟可靠的检测系统技术方案,对印尼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线路条件、人文特征等进行适应性分析,根据检测需求进行平面布局调整和检测接口设计。
 
  “我们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化轮轨力动力学检测系统和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首次用于雅万高铁综合检测列车,其关键数采系统、传感器均采用高性能国产设备。”铁科院集团公司海外中心印尼产品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华明介绍。
 
  印尼版“黄医生”惊艳亮相时,身在北京的机辆所制动开发部研究员金哲激动万分——12列雅万高铁列车采用了机辆所生产制造的全套制动系统。
 
  与国内相比,雅万高铁动车组制动系统常年在高温、高湿、高腐蚀环境中运行,且25‰以上坡道占线路全长的14.05%。
 
  2019年8月,金哲带领团队启动雅万高铁动车组制动系统研制,并全程参与设计、研制和型式试验等工作。
 
  “特殊的线路环境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每一次技术突破,我们都肩负着坚定信念和责任感不断冲锋、一往无前。”金哲说。
 
  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基础制动配置的制动控制方案,解决了多轴制动隔离工况下保证制动距离要求的制动力分配问题;攻克了高温、高湿、高腐蚀环境下制动系统产品的密封性、耐腐蚀性等关键技术难关,填补了适用于98%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国内制动系统产品空白……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信念感和决心,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让一个个“难题”变为“奇迹”,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铁科人牢记“国之大者”,壮歌以行,步履铿锵。
 
  护航中国高铁首次海外运营
 
  今年11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满月。这条在爪哇岛上跋山涉水的“钢铁巨龙”客流火爆、圈粉无数,又一次擦亮了“中国高铁”这张金色名片。
 
  确保雅万高铁安全顺利投入运营,铁科人奋进在路上。
 
  在雅万高铁沿线测点,忍受着40摄氏度高温、70%湿度的桑拿天,连续20余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是什么感受,没有人比联调联试环保所现场负责人韩立体会更深。
 
  “印尼的大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一下雨,团队成员第一反应是冒着大雨保护测试设备,确保设备安然无恙后,才腾出手来相互帮忙披上雨衣。上一秒还大汗淋漓,下一秒立刻被浇得透心凉。”韩立说。
 
  测点分散,道路泥泞不堪,他们就提前两小时到达测点架设测试杆等设备,在临时搭建的简易遮阳伞内监测、分析数据,测试完成后再用1个多小时拆除。就这样,团队完成了噪声、振动和声屏障专业测试及动态验收任务。
 
  印尼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界地,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地质灾害频发。保障雅万高铁安全运营面临极大挑战。
 
  尽锐出战,迎难而上。通号所组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研究团队,结合沿线地质条件设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雅万高铁的地震预警监测系统。青年骨干安琪和卫永超奔赴一线,挑起监控单元和中心系统设备安装调试、数据配置、系统自测等一系列工作大梁。顶住湿热、撑过雨季、踏过泥泞,他们辗转山区车站间,一干就是大半年。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如何提升高铁调度指挥能力与运输组织效率?如何让旅客选座、购票、出行更便捷?
 
  “我们依托中国智能高速铁路体系架构1.0,总结并输出智能化信息化成套技术及标准,同时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国际化、本地化的定制化开发,首次在海外铁路项目以‘1+6’一体化模式开展信息系统建设。”电子所雅万高铁智能化信息化现场项目负责人苏尔慈介绍。
 
  “1+6”一体化模式由1个大数据云平台和智能票务系统、智能车站系统、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等6个智能化应用系统构建形成。伴随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OCC调度大厅内各信息系统依照正式运行图顺利上线运转,标志着“1+6”一体化模式建设成功落地。
 
  躬身必以研为战,望远不坠鲲鹏志。新起点,再起航,铁科人将持续发挥在铁路科技创新中的引领支撑作用,着眼大局、主动担当,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贡献科技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