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商高铁全线唯一的控制性工程,黄河特大桥全桥贯通
发表时间: 2025-05-25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通讯员 臧芃祺 王静涵 侯晓静
点击:12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通讯员 臧芃祺 王静涵 侯晓静
雄商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北起雄安站、南至商丘站,线路全长约552公里,设计时速为350km。
近日,经过12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移动模架现浇梁全部完成,标志着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全桥贯通,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打下坚实基础,确保了项目施工节点顺利完成。
“空中制梁场”加持
每孔梁施工缩短至15天
五月的孔孟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明媚日头照耀下,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宛如一条钢铁巨龙,一端立在梁山,并以磅礴气势横跨滔滔黄河,一端跨至河南,紧密地连接起“鲁豫”,勾勒令人叹为观止的壮美画卷。
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是雄商高铁全线唯一的控制性工程,能否按期完成对于全线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据了解,该特大桥全长40.82千米,其中主桥全长1600米,用钢量4.3万吨,为目前世界单联最长的无砟轨道桥梁,是国内外建设规模最大的钢桁梁柔性拱桥。建设中,采用“一联九跨”的连续钢桁梁结构。近期浇筑的移动模架现浇箱梁长50.7米,宽12.6米,高4.515米,单次浇筑方量达615方,采用的移动模架造桥机为国内现存最长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又被称为“空中制梁场”。
在高铁施工中,50米级大跨度移动模架现浇梁指导施工周期为21天,中铁四局项目团队通过对传统移动模架施工工艺进行改革创新,采取了内模小块化拼装、旋转开模快速过孔、封端可调节模板及封端方法、现浇梁交叉流水作业、自动洒水养生设备等方式,将每孔梁的施工周期缩短至15天。
此外,通过三维建模模拟、温差效应消除纵向偏差、三维千斤顶调整横向及竖向偏差等技术,实现钢桁梁高精度合龙,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施工中还引入数智化技术,通过桥梁智能监测系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确保成桥线形精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多措并举
有效应对黄河复杂水文
值得注意的是,黄河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主桥跨越黄河主河道,水中墩施工需应对高水位、强冲刷和深厚砂层地质。中铁四局雄商高铁站前十一标党总支书记郭晶介绍,为应对黄河复杂水文,施工中使用了泥浆环保快速循环工法和泥浆制备技术,并且,施工期间桥梁专业施配组常驻现场,抵近服务,集中力量解决现场问题。
一分部技术负责人陶余回忆,让他印象最深的是731#水中墩的施工。“该墩处在跨河的中间位置,基坑深度为17米,开挖深度为普通深基坑的3倍多深。”施工时正赶上黄河调水调沙,给施工又增加了一层难度。“施工前,我们通过结构分析、软件受力分析、专家评估等环节,详细论证了施工工艺和要点,最终设计了一种最优化的基坑支护形式,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节约了将近一个月工期。”陶余说。
由于水文条件太过苛刻,施工中还是出现了渗水问题。“我们要先利用钢管柱围出一块区域,把水抽离出来,再进行浇筑。但由于地下渗水、钢管互相间压力过大,导致河水一直无法抽离干净。”陶余说,当时项目上聘请了专业潜水员,在基坑外部使用锯末和止水条进行封堵,终于解决了基坑渗水问题。
看着眼前雄伟、傲立的雄商高铁黄河特大桥,陶余心里充满成就感。“黄河特大桥的建设,有困难也有挑战,但对施工难点的攻克,也让我们磨炼了技能、提升了本领,更为雄商高铁的后续施工奠定了基础。”他说,接下来将持续做好项目管理、人员保障等工作,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全力以赴。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