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欧洲的动车展现中国铁路“硬实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日前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车株机公司下线。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满足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双层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200公里,具有载客量大、灵活编组、安全可靠、智能舒适等特点,将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5个国家铁路线上运行。
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经济一体化推进,一个国家要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必须具备雄厚的整体实力。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发展模式和速度对于提升国家及民族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战略,要求铁路企业以拓展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市场为重点,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联通世界,让世界共享中国红利。
这次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采用轻量化设计,大量使用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碳纤维、玻碳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并结合结构优化,整车重量相对单层车仅增重10%左右。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株洲造轨道交通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全球高端市场历来被欧美跨国公司垄断,这次能够出口欧洲5个国家,中国铁路靠的不仅是自家过硬的产品,还有长期以来在国际上形成的良好口碑。中国高铁产品线也是最全的,拥有时速从140公里到380公里等8种不同速度等级的产品。中国还拥有占世界总里程50%的高铁网络,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运营数据库,这些都将成为中国高铁实现出口的必要助力和推手。
几年前“和谐号”动车组,极大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人们回家的旅程。如今,到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引领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并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近几年来,中国高铁频繁实现“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等等。同时,中国铁路公司近年来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成为国际铁路标准制修订的重要力量。特别在“一带一路”引领下,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做大做强,从蒙内铁路到中国列车首次出口欧洲再到“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积极推进,中国铁路在全球市场彰显着大国力量。
回首1876年,为改善上海至吴淞港码头的运输条件,英国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高铁正在风靡全世界,深深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为求和平共发展的大国风采,更是我国“硬实力”的自信展示。(作者系中华铁道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