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自动导向系统开发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完成人:刘恒杰、孙志洪、孟祥波、魏晓龙、魏云豹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本项目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中铁装备导向系统系列产品已累计销售340多台套,为掘进机安全护航里程超500多公里。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交通工程用高强波纹板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土建二院、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 完成人:付兵先、马伟斌、邹文浩、杨建伟、史宪伟、陶伟明、郭小雄、张涛、李尧、安哲立、赵鹏、牛亚彬、韩文璋、徐洪庆、张金龙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首次提出了深浅埋区段Ⅲ、Ⅳ、V级围岩波纹板套衬结构壁厚、波形及材质等技术要求,构建了波纹板套衬结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研制了波纹板防松动结构型式,掌握了高速列车通过波纹板套衬区段空气动力学效应规律,建立了基于容许应力法的波纹板套衬设计方法,形成了不同天窗时长、垂停+V停条件下的施工工艺,研发了耐久、绝缘的高分子聚合物防腐涂料和高性能特种灌浆材料。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地方铁路综合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开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完成人:吴翔、赵国智、张延通、张志春、王如跃、席兴彪、吴学谦、朱永华、张锦文、翟月华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国内外暂无相关系统能实现各运输生产系统全局运输数据互联互通,局站信息上下联动、实时交互、对称透明。并且本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运输计划的智能、协同、精准编制,同时将智能化管控贯穿运输生产全过程,实现铁路运输组织业务和实现技术的双创新,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
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人:刘志明,付茂金,杨林,刘明端,安琪,郭奇园,胡兆冰,张源,李辉,王开锋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可实现管辖范围内地震动信息汇聚、分析与处理、紧急处置级别及影响范围计算、紧急处置信息发布,误报和警报解除、震后恢复信息的下达以及与地震台网、相邻铁路局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等功能;具备与GSM-R通信系统互联功能,负责动态监测管辖范围内的列车,并向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发送地震紧急处置信息;具备与列控系统和牵变系统接口功能,当发生地震时,可联动触发信号列控系统与牵变系统,控制列车运行。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广深港动车组研制》
完成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陶桂东、王浩、刘伟明、王越、王宗昌、戚磊、秦文照、高月欣、杨国栋、李春国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重点研究基于火载荷的防火设计方法,研制与烟火报警联锁控制的空调系统、符合EN50238电磁兼容要求的牵引系统;开发了坡道起动过程中牵引制动同步逻辑控制技术;研究符合欧洲标准要求的车体。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下一代地铁车辆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完成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完成人:于青松、李雪昆、汪忠海、齐玉文、翟国锐、王子超、刁利军、文永亮、魏苇、周劲松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项目开发的全自动运行控制系统,轻量化车体,多网融合以太网,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旅客智能服务系统,主动式障碍物检测系统,助听系统等装备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机遇下已经取得了超19亿元的经济效益。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人:张利峰、崔佳诺、聂志国、张夫松、刘迪、张小刚、黄程辉、王春华、陈强、金松岳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本项目研究的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了智能安全控制终端对铁路车站室外信号设备直接驱动,实现了车站联锁控制设备的电子信息智能控制。 -
《交通运输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目录》(2021)第四部分 装备技术篇《市域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
完成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完成人:孙元广、史海欧、农兴中、蔡涵哲、王仲林、宋利明、梁强升、卢锦生、彭磊、陈绍宽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针对国内现状可以看出,市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组织下的理念比较特殊,与常规轨道交通设计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亟需紧扣市域轨道交通高密度的快慢车运输组织特点,进行多专业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