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转体

发表时间: 2022-08-05 作者:admin 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331次

  8月3日下午3时许,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转体完成,标志着世界首座齿轮齿轨式转体斜拉桥顺利转体,进入钢-混组合梁悬拼阶段。

  下午14时20分,6台电动滚轮小车驱动齿轮进行转动,利用90分钟铁路的“天窗点”,将梁长122.75米,重3.2万吨的大桥T3主墩顺时针旋转,约40分钟后,主墩“华丽转身”77度实现精准对接。

  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为双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位于湖北襄阳境内,主桥长920米,宽37.5米,跨越32股铁路线。为确保铁路在项目施工期间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主梁采取部分转体+部分悬拼施工的施工方法,即先在平行于汉丹、焦柳铁路方向进行钢-混组合梁支架拼装施工,再利用铁路运行“天窗点”进行转体对接。

  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两座门型主塔梁面以上高度分别为117米、105米,施工至73米高时进行转体,最大转体重量32000吨,为提高转体稳定性及自动化水平,本桥采用新型齿轮齿轨式多点支承转体系统,是世界首座齿轮齿轨式转体斜拉桥,也是国内跨越铁路股道最多的桥梁。

  工程建设中,襄阳市建管中心组织相关科研机构、设计院、施工单位对大桥抗风稳定性、转体系统关键构造及转体稳定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现场制作了1:10转体模型,对29种工况进行验证,获取了重要科研参数,为桥梁转体系统深化设计及现场安装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项目建立智慧安全管控中心,将信息化手段和项目安全管理相结合,打造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形成了“多亮点、一集成、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深化BIM技术综合应用,将BIM技术应用于三维建模、物料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模拟等方面,为斜拉桥施工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此外,项目管理团队会同相关专家对转体关键部位齿轮齿轨安装控制和转体施工组织进行了反复研究,通过分次浇筑、建模模拟、精确测量等措施严格控制球铰及滑道安装精度,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最终将球铰安装平整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

  大桥顺利转体不仅是国内“部分转体+部分悬拼”工艺的首次尝试,也开创了齿轮齿轨转体斜拉桥施工的先河,更为后续国内同类型城市交通项目设计、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来源:湖北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