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新体验
(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通讯员袁程辉)仲夏时节,我怀揣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大桥局一公司报道,这里,即将成为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7月12号,在领导们热情的接待下,我办理了报道手续,看着那艳红的“中铁大桥局”plop衫;那“桥见未来”的T血衫;那物资丰富的生活用品包,我知道我没有来错地方,这里有和蔼可亲如长辈般的领导,有营养丰富,天天不重样的三餐,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新伙伴,逐渐冲淡了我对职场的恐惧。
报道结束,为期一周的日程安排,让我了解了咱们大桥局一公司那令人骄傲的历史。例如,修建了第一座跨越“天险”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天津永和斜拉桥——亚洲同时期同类型桥梁跨度最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浮式斜拉桥,武汉长江二桥——自主修建的跨长江大桥。公司始终秉承“精雕细琢,百年品质”的质量理念,是工程质量为生命,一直致力于桥梁建设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我为我能成为大桥局一公司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在这一周的培训过程中,聆听着各位领导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党史的教育坚定了我的对党的信仰,工会的知识提升了我对工会的了解,工程的介绍提高了我对一公司项目的熟悉度,安全知识的讲座增强了我在工地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各位领导的讲座让我如沐春风,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周的时间,使我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变为初入大桥局一公司的新员工,这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我不再是一个温室的花朵,意味着我走出了舒适的校园,意味着我必须完成经济独立。领导的讲话,拨去了我眼前的浮云,让我明白了接下来该做写什么,该往哪个方向去奋斗,使我不再迷茫,不在彷徨。
17号,我们被分配到各个项目上,我有幸分配到蒲烟项目,由于购票原因,我们于19号出发,傍晚下了高铁,来迎接我们的是陈冲陈主席以及三位漂亮的小姐姐,看着手里鲜艳的向日葵,我深切感受到了项目上对我们到来的热烈欢迎,当我们到达宿舍后,看着房间里应有尽有的生活用品,干净整洁的床铺,我真心被暖到了,没想到项目上竟能如此细致入微,把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
在项目部,我们进行了二次培训,让我对蒲烟项目有了更细致的了解,蒲烟项目全线共划分7个施工区段,我们负责6工区,起自桦甸市,主要经由桦甸市、桦郊乡、磐石市呼兰镇、驿马镇。在桦甸西和呼兰镇设枢纽互通立交与国道(G334)相接,在呼兰镇设分离式立交跨越烟白铁路,全长58.5公里。施工主要内容有大桥12座,中桥12座,小桥7座。互通立交2处,分离立交8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2处,涵洞165座,通道34道,天桥3处,新建隧道1处,维修加固隧道1处。全线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6m。
培训结束,为了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我申请到现场去工作。有幸,我被分到磐石作业队,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前辈们,来现场的四五天时间,我大致熟悉了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详细了解了钻木桩的施工流程,以及钢筋笼的验收标准,钢筋焊接的要求,见识了盖梁的预加载试验。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图纸变成现实,在现场短短几天的时间,我觉得比单纯的看书看视频一个月都有用,在现场,遇见不熟悉的,虚心向前辈、老师傅们请教,他们都会给我浅显易懂的答案,而且,每天都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带领我们深入施工现场,对于不明白的,不懂的,他们都耐心的一一讲解,帮助我们成长。
将理论结合实际,从理论认识到感性认识指导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已理论认识不完善、不全面的地方,并发现了一些自己错误,进一步纠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以此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一时的困难不是困难,只要始终坚持好学态度和务实精神,勤于学习、善于积累,终会云开见月明,雨后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