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花鱼洞大桥荣获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

发表时间: 2022-04-08 作者:admin 来源:贵州桥梁集团 点击:289次
4月4日,贵州首座“ 提篮”式公路桥梁——G320线花鱼洞大桥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金奖。一年一度的国际桥梁大会(IBC)是美国西宾夕法尼亚工程师协会主办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桥梁界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9届,大会共设有5个奖项,用于表彰近期完成的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桥梁工程项目。
 
G320线花鱼洞大桥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境内,跨越红枫湖,全长270米。2014年经检测被评定为四类危桥,于2019年2月20日开工重建,2021年6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在原桥的基础上拆除重建,获得11项国家专利技术、1项省级工法,尤其是全国首创的“边建边拆”的改建方式,成为山区桥梁改建典范。
 
大桥地处5A级风景区及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极为严格,这些特点决定了旧桥拆除不能采用传统的支架或爆破等拆除方案。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结合本桥原桥桁式组合拱受力特点,提出了利用新桥拆旧桥的拆除方案,利用新建桥梁主拱圈强大的承载能力,将其作为拆除旧桥的支撑架,在新建主拱圈上设置吊索连接旧桥拱圈,施工预加力以支撑旧桥部分重力,以“拼装逆过程”思路逐段拆除旧桥,并通过调整吊索索力控制旧桥主拱圈受力,保证拆除施工顺利进行。

面对高标准高要求,全体参建人员用实际行动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成功将“零”污染、“零”扰动、“零”排放付诸于现实。在旧桥拆除过程中,针对旧桥拆除的各个施工阶段作业污水,项目自主设计了一套污水收集系统将作业污水,即在切割作业部位下方设置流水槽,通过流水槽将作业污水引流至沉淀池中,经过收集、沉淀、隔油等处理,达标后按要求进行排放。同时充分借助新建好的提篮拱肋作为支撑,在新建拱桥上布设若干用于扣挂的临时扣锁,将旧桥的下弦吊起,将切割的废石料用缆索吊装的方式运送到湖岸边。为降低施工影响,项目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静态劈裂开挖施工方法,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扰动。
 
大桥的建成,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提升了景区桥位处的景观纵深及层次感,成为红枫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处于环境敏感区的旧桥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实施方案,为同类型桥梁的建设提供了范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来源:贵州桥梁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