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春行

发表时间: 2022-02-24 作者:刘璇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143次

  为期40天的春运已于1月17日正式拉开大幕,作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排队买票到网络购票,从大包小袋到快递上门,40余年春运“关键词”的背后,见证的是民生的变化、时代的变迁,更是国家的变革。春运连通“家”的团圆,维系“国”的安定。 (摘自中国青年网)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全家人的翘首期盼,意味着热气腾腾的团年晚饭,意味着近乡情怯的忐忑期待,更意味着万物迎春的诗和远方。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手中有无车票,心中都有回家的方向。今年春运,铁路在以往措施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优化了便民服务措施,针对老年脱网旅客、山区旅客等需要特殊照顾和重点服务的人群,推出了线上线下全渠道关爱服务,售票厅、服务台安排专人引导,“慢火车”不减趟数,同时保留人工售票、电话订票、现金购票等传统方式,细微之处的服务,让弱势、老年群体回家的路途更具幸福感。

  疫情之下,受地方防控政策的引导,旅客出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学生流、探亲流、务工流仍是出行“刚需”。铁路部门面临着保障出行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考验和压力,作为国家企业,如若一味地增加运力,会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作为疫情防控的主体,如若武断地压缩车次,更不利于民生福祉。今年初,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线路总长超过4万公里,阡陌纵横的铁路网,在满足民众出行、保障国家重点运输的同时,也形成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最大的“杀毒”硬件。铁路大运输格局下,12306系统与调度指挥系统紧密相连,能够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也能够在局地出现疫情的时候,快速调整运输组织模式,减少人员流动,堵塞病毒传播路径,让民众出行更具安全感。

  每一次的人口迁徙,都是为了奔赴心中的梦想和希望。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国家底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让高铁成为了中国的国家名片,也让重大工程得以顺利展开。作为交通运输的“定海神针”,今年春运,铁路在做好各站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了“适需安排、应急有备、精准匹配、梯次投放”的运输组织原则,动态调整运力投放,让“一日一图”更为精准。通过延长12306“双端”售票改签服务时间,提供临时电子身份证明服务,投入更多自动化、智能化的无接触设备,为学生、务工人群“点对点”开行专列或“包车厢”服务,“软硬兼施”暖护春运出行,让民众出行更具获得感。在万众期待的“冬奥”运输服务保障上,铁路依旧“亮点”满满,智能型复兴号的投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在举办大型活动时的全系统联动能力,而蓝色涂装、绘有白色雪花和滑雪剪影的“瑞雪迎春”动车组更是彰显了冬奥主题,体现了泱泱五千年中国文化的艺术底蕴。

  变则通、通则达、达则兼济天下。如今,中国铁路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担负起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春运归途也变得更为舒心畅快,一条条钢铁大道,串联起家国梦,不就是中国国泰民安、春融大地的最大诚意和有力证明吗?(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刘璇)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