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驼峰场下的“超级玛丽”

发表时间: 2022-02-24 作者:魏科伦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251次

  安康东编组站地处阳安、西康、襄渝三线交汇处,是我国铁路沟通南北,联接东西的黄金通道。而驼峰是整个编组场的心脏,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编组站的运输计划就会被打乱。

  在这里有一群“超级玛丽”,他们负责驼峰管道的维护和检修,与“风”为伴,随“风”而动,他们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电务段驼峰综合工区信号工。

  驼峰综合工区管辖总长1600多米风管线路,部分路段,风管因长期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接头极易发生松动漏气的问题,直接影响车辆溜放时的控速效果。

  1月20日,传统节气大寒,早上7:00,鲁康宁和他的工友们早早换上单衣,带上头盔。今天他们要对深埋在3米深的地下坑沟中的风管进行例行检查。

  “这种‘地下室’是我们(驼峰场)独有的,这个坑洞宽1.2米高1.7米是个回字形,就靠四个角处的一平米大小井口通风,像这种还有两处坑洞我们有3处。咱们一会就是从这下去。”由于是在有限空间中作业值班人员早已提前一个小时打开了井口进行通风。“驼峰信号设备体积大,个个都很‘娇贵’,风管路里稍微进一点杂质,设备就会‘撂挑子’。我们除了每天的天窗维护,每季度都需要下地道检修排污,现在春运我们增加了检查的力度和频次。”

  地面上驼峰作业场内车辆频繁溜放作业,减速器一直不停工作,巨大的噪音和底下黑暗的深邃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心碰头,注意脚下,咱们虽然是“超级玛丽”,但咱们可不能顶石头、吃蘑菇啊。”鲁康宁走在最前面,不断地提醒着身后的工友。借助头灯和手电筒的微光,我们紧紧跟在鲁康宁身后摸索前行,一边躲避头顶的管道、石板,一边留心脚下的积水淤泥。“这段之前全都是积水,这两年我们对地下坑道整体进行了修缮,改造,又加装了4台抽水机现在才能这么干燥。”

  “这是我们调配的多功能检查液,把他喷到法兰处既可以清洗掉污物,又可以观测到是否漏气。”鲁康宁灵活的从管道间隙转进另一个侧井,试验螺杆、检查管道,“刚开始工作那会儿,风管路内壁和水蒸气发生反应容易锈蚀,铁锈积厚脱落,设备经常因为卡异物而出现问题,有时候一天能处理好几次”,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鲁康宁感叹道。“现在我们设备换新管道也都换成了加厚的不锈钢管道,只需要检查好这56个法兰接口和38个阀门问题就能减少90%”。

  地沟沉淀井中,地下水有近2米深的积水,夏天脏臭,冬天刺骨,排污设备维修起来特别费力。每次检修维护时,鲁康宁总是第一个下去。“关系列车运行安全,即使再冷再苦再累,也必须要干!”

  120分钟,检查了700多米深埋的地下管道,爬出井时,新换单衣早已打湿。“走,检查完风压房去我家吃饺子去。”顾不上洗脸、手,鲁康宁和他的工友们又向着风压房奔去。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是英雄,正是这群“超级玛丽”用智慧和汗水精心呵护着驼峰场上的重要设备,驼峰才能连续2676天无故障。从高空俯视,驼峰场就像一个巨大的心脏,来自天南海北的货车在这里分道扬镳,而“志同道合”的货车相互“牵手”,一起等待着去往需要他们的地方。(作者系国铁路网、交通运输新技术网评论员魏科伦)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