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科技护航助力建设“加速度”

发表时间: 2021-09-24 作者:张贵锋康宁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点击:182次

  人民铁道网讯(张贵锋康宁)9月16日,京港高铁安九段安庆至黄梅区间开始联调联试,标志着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当天9时33分,首趟检测列车从安庆站驶出开展综合检测。

  京港高铁安九段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京港高铁安九段自新建的安庆西站引出,途经安徽省怀宁县、潜山市、太湖县、宿松县等,进入湖北省黄梅县,于鳊鱼洲跨越长江至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引入既有庐山站。

  为高效解决施工中的难题,施工建设单位同步成立科研课题小组,始终坚持用工艺创新服务现场施工。

  庐山特大桥与在建的瑞九铁路存在大面积交叉作业,并多次跨越京九铁路和武九高铁上下行等既有线路,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施工单位提前介入,组建攻关团队,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模型,通过多次模拟形成3D作业指导书。现场建设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工艺、工序、规范、标准等一目了然,直观解决了施工现场的空间关系冲突,确保了施工顺利推进。

  2020年12月15日,京港高铁安九段庐山特大桥双T结构转体桥成功转体,为下一步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基础。据了解,两座转体桥的重量分别为5000吨和6000吨。施工现场,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转体桥以每分钟1度的速度逆时针方向同步转体,现场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转动情况,根据转盘上布置的刻度编号、速度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实时监控,并调整转体速度,有效保证了转体精准合龙对位。

  京港高铁安九段全线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新型CRTSⅢ型无砟轨道。针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敏感,施工时易出现离析、性能不稳等现象,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无砟轨道夜间灌板施工领导带班制度,统一巡查、实时监控各工作面的混凝土性能。同时,他们提前协调材料、人员和设备配置,对梁面标高复测,多次精调CPⅢ点布设,技术、试验人员全过程监控,保证了全线无砟轨道的施工顺利完成。

  在施工中,施工建设单位始终坚持用工艺创新服务现场施工。长江特大桥南引桥跨九江港兴路连续梁施工工艺在全线推广。八里湖梁场自动化静载系统、梁底蓄水养护工艺,得到铁路桥梁认证专家组的肯定。他们开发的集数据采集、放样、计算、分析、预警、数据传输于一体的智能测量系统,彻底改变了水域墩身沉降观测的人工模式,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计算的可靠性,获得了安徽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一等奖。

  京港高铁安九段施工沿线河流湖泊较多,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带笑颜”,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保护好江西省九江市赛城湖的水质,施工单位在每根桩基配备泥浆箱,将打桩产生的废水、泥浆集中沉淀,并利用活性炭等特殊材料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施工单位在每个排水口安装水质检测器,对水质实行24小时监测;积极引进绿色环保新技术,把泥浆箱沉淀下来的淤泥固化处理成可用于绿色种植和回填的泥饼,做到变废为宝。

  此外,施工单位还建成江西省首座绿色低碳零排放环保型搅拌站,有效降低了砂石进料所产生的粉尘和噪音,还能将混凝土中多余的砂、石、水泥分离回收,过滤后可循环使用再生产,实现了废水废渣“零排放”。

  京港高铁安九段建成通车后,合肥至九江列车运行时间仅需1小时,对加快江西等内陆地区对接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等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