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检查全覆盖 病害“无死角”

发表时间: 2020-12-18 作者:通讯员何卫东粘孝康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点击:185次

  人民铁道网讯(通讯员何卫东粘孝康)“自‘检养修’生产模式分开后,大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们要克服困难,严格落实各项检查制度,确保高铁冬运安全万无一失。”12月13日,永安工务段永安南检查监控工区工长刘俊男在交班会上布置任务。

  高铁“检养修”生产模式分开是今年集团公司的改革举措,该车间于今年5月率先实施,检控工区人员从8人增加到14人,但工作量从原来负责南龙线246.847km线路到如今新增三明北、三明、永安南站43组道岔及高铁沿线环境、钢轨、枕木、道床的检查整治。“队伍壮大了,但任务量陡增更多。”工长刘俊男告诉记者。

  要满足日常检查需求,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刘俊男集思广益,经过一周攻关,自创“缩短测距精测法”:先将辖区内每根轨枕的坐标输入仪器内,然后将每次1500m的工作量从原来200m一测改成150m一测,最后将全站仪测距参数调至最小值。“此举虽工作量增大了,但测出的数据误差总能控制在0.1mm内,并能准确定位到哪根枕木有病害,大大提高了数据精准度。”说到这些,刘俊男满脸自豪。“沙县特大桥伸缩区第18至20位枕木长波高低达8mm,超过规定值,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当日晚上,刘俊男用“缩短测距精测法”检查时发现病害点,立即向车间书记江白龙汇报,江白龙迅速派维修工区职工对病害进行整治。“‘缩短测距精测法’提高了病害整治的精确度,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动道风险,牛!”江白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高铁线路每百米有个出厂焊缝,每500米有个闪光焊或铝热焊,钢轨焊缝是线路上最薄弱的位置之一,也是日常检查最重要、最累的活。每天天窗点,检控工区职工要在4小时内走完1万米,还要默数步数到百米处弯腰检查焊缝是否有伤损。“一晚上下来,脚走软了,眼睛要仔细盯着焊缝看,一直流眼泪。”刘俊男告诉记者。8月份,他在南龙线竹洲隧道检查时,发现一处出厂焊缝平直度仅有0.25mm的病害。如没及时发现,气温再低点和列车外力反复冲击下,将有断轨危险,刘俊男因此受到全段通报表扬,“我现不需要数步数,到焊缝脚自然停下来,眼睛也练成‘千里眼’,焊缝有几毫米的隐患休想逃过我眼睛。”

  “荆西隧道水沟盖板断裂造成石砟塌陷,影响行车安全。”11月26日晚,刘俊男在检查南龙线荆西隧道时突然脚下一软,刨开石砟一看,水泥盖板一角即将断裂,不远处石砟塌陷已出现空洞。他立即向段调度汇报,经连夜整治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自刘俊男实施“缩短测距精测法”以来,监控工区已发现道床板问题55条,枕木问题40条,道岔问题1116条。整治完毕后线路轨道质量指数TQI从3.49降至目前2.76,动检车一级分从13处降至目前4处,线路状态稳居全段第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