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运管局帮扶双峰山村架桥修路、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一行经半通线一路绕山而行,来到了隆化县西阿超乡双峰山村。深秋的双峰山,群山尽染秋色,入目“山包林荫俱染黄”。依山路而行,伊玛吐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清凌凌蜿蜒而下。刚拐过一道山弯,就看到一座破旧的钢筋吊桥悬于河上,没等细看,一座崭新的水泥大桥闯进眼帘。这就是今年6月正式通车的双峰山村二道河跨河大桥——“双峰山大桥”,也是目前二道河自然村唯一安全便捷的出村路。
一河之隔,望路兴叹
仅有215口人的二道河自然村在伊玛吐河东,河西是县级公路半通线。河上没桥的年代,人、车都得蹚水过河,60多岁的老人基本都腿疼。夏季大雨、冬天河道冰水相接、春天开河人和车都过不去。
一河之隔,望路兴叹。在村边修一座能走大车、经久耐用的桥,这个愿望,二道河村民盼了很多年。清朝,修了一座木桥,被冲走了;20世纪80年代,修了一座吊桥,现在侧倾了。吊桥使村民免受蹚河之苦,但走不了大车。走在桥上晃晃悠悠,近几年掉下去的人不少。
“有了新桥,终于不用再走那老吊桥了!”正在清扫街道的贫困户陈金才说起之前的老吊桥,至今心有余悸。2013年春夏之交,58岁的陈金才家刚盖好房子。为了多挣点钱,一大早他赶去西阿超乡东碾子沟村的药地打工,却不慎从桥上摔下,造成肩胛骨、肋骨等全身18处骨折。做手术加上住院一共花了5万多块钱,家里也因此雪上加霜,成了贫困户,他也再没有出门打过工。直到驻村帮扶队到来后,给他安排了公益岗,负责村内道路清扫、垃圾清理等工作,一年有了8400元的纯收入。
自2016年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驻村帮扶以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想群众之所想,办好实事。2018年,在省交通运输厅、厅公路局,以及县委县政府、县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申请专项资金,投资220万,修建了全长101米、宽5.5米的双峰山大桥,结束了二道河村长期依靠一座吊桥通行的历史。同时,协助乡政府修建了西阿超村东碾子沟自然村到二道河大桥2公里的通村路,发挥了一桥便两村、富两地的作用。“那会去东碾子沟,得过河再走山路起码2个小时,现在这段路修通了,我出门也不怵了,慢悠悠溜达过去也就半个小时。”陈金才说。
双峰山村书记张鑫说:“因为这河、这桥,外村的姑娘不愿嫁到二道河,村里年轻人也越来越少;河滩几百亩稻田要流转,没人承包;玉米收获了,别的村能卖1.2元,二道河卖1元,卖啥啥便宜,买啥啥贵;车开不进来,粮食运不出去。现在修好了桥,每年春天开河,村里人再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了。”村民陈国祥自己家有辆车,平时跑跑运输,做点小生意。在桥修好之前,自己家的车夏天从来没进过村,只能放在河对岸,赶上汛期还得担心车会不会被冲走,只有冬天河面结冰后,铺点沙子小心翼翼开过去。“现在大桥修好了,我还能帮乡亲们往外拉粮食,自己挣了钱还能帮大伙也多挣点。说起来,我爷爷的爷爷那会都盼着这么一座桥呢!”陈国祥高兴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省运管局局长,驻村第一书记王孟章初来这里扶贫,坐车去了一趟鞭子沟自然村,彻底被“震惊”了,“河套就是路,全是碎石,颠得我吃不下饭。”该村是双峰山最远的村,只有27户,大多养牛羊,进村也只有一条河沟子路。从2016年开始,驻村工作组通过各方协调,投资342万,共修筑11.5公里的各自然村之间的通村路。“从双峰山驻村点到鞭子沟12公里的路,开车至少半个小时,现在只需要10分钟。”据了解,双峰山村争取资金52万元,修建通户水泥路3700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彻底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状。
双峰山村即是整个隆化县的缩影。省铁路管理局局长、省派驻隆化县扶贫工作队临时党委书记孙有才说:“隆化县所有深度贫困村全部达到户户通,可以说全县现在没有坏路,这都是五年精准扶贫的结果。‘让所有深度贫困村的老百姓都能穿一双干净鞋,晴天不着土,雨天不踩泥,’这事现在实现了。”
路通百业兴
路通百业兴。双峰山村通过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光伏产业、用好金融政策、促进产业带动,增设公益岗、加强技术培训、引导外出务工等措施,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两项以上覆盖率达到85%。推进土地流转568亩,实施规模种植,惠及农户120户500人,每亩可稳定收益450元,通过参与劳动,群众既得租金又挣薪金。老百姓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对他们脱贫致富有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截至目前,双峰山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8户、863人,低保户146户170人,特困供养户7人,持有残疾人证72人,全村已于2019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今年剩余未脱贫的1户2人,于今年9月底达到了脱贫标准,彻底实现了脱贫清零。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2665元增加到2020年的8326元,户户通水泥路,村村通动力电,贫困户产业就业覆盖率100%,百姓从此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架桥修路助脱贫,百年梦想终成真。”这是今年8月双峰山村二道河组全体赠给省运管局驻村工作队的一面锦旗,就挂在驻村工作组办公室一进门的墙壁上,也一直记在全体驻村队员心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双峰山村民实现了“修桥”的百年梦想,他们正朝着小康之路阔步前行。(王冉冉)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