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开拓者106号”接力始发,武汉地铁12号线双线盾构下穿汉江

发表时间: 2025-11-06 作者: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整理 点击:27次

10月31日,在建的武汉地铁12号线迎来关键节点,汉阳汉钢站盾构始发井内,随着“90后”项目经理李晓飞下达始发指令,“开拓者106号”盾构机刀盘转动,向汉口方向掘进,标志着武汉地铁12号线汉钢站至汉西路南站区间右线隧道盾构机顺利始发,正式进入双线同步掘进阶段。

该盾构区间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开投参与投资建设、中铁一局承建,是全线建设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双线隧道左线长1372米,右线长1379米,盾构机需在地下约30米深处穿越粉质黏土层,并下穿汉江、两岸堤防及轻轨1号线等10处重要建构筑物。为降低双线同步掘进对地层造成的叠加扰动,项目采用错峰始发方案,左线于10月20日率先推进,右线于10月31日接力始发。

水下隧道施工难度极大,而汉江江底的地质条件尤为复杂,厚厚的淤泥层和松软的沙层下,坚硬的岩石和交错发育的破碎带相间分布。盾构机在始发580米后进入汉江江底,将穿越长达347米的水下段,占比超全线25%。施工中需克服最大覆土深度41.2米、最大水压0.4兆帕等挑战,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8斤重物的压力。面对这些困难,中铁一局城轨公司中南区域负责人刘奇介绍,施工团队通过实时监测江面动态、优化盾构刀具,并采用“三轴搅拌桩 + 高压旋喷桩”复合加固工艺,精准调控掘进参数,全力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精度。

在30米深的盾构始发井中,百余名建设者协同作业,井然有序。现场指挥盾构机的“90后”项目经理李晓飞已在武汉地铁建设一线奋战十年,从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项目负责人。他介绍,这台盾构机重500多吨、直径超过两层楼高、整机长度80余米,操控难度极高。为保障施工进度,他带领团队“白加黑”连续奋战,全程盯控设备调试。他表示,盾构掘进精度直接关系后续轨道平顺度与列车运行安全,必须将盾构姿态与管片拼装误差控制在5厘米内,确保隧道轴线精准无误。盾构施工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机电、地质、测量等多类专业知识。施工过程中,团队将依托详实的地勘数据与实时掘进参数,动态研判、及时纠偏。李晓飞与团队共同提出“五无”精品隧道理念——无污染、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超限,并将其贯穿于施工全流程,从管片选型、拼装施工到测量复核、成品保护,每一环节均执行最高工艺标准。

武汉地铁12号线全长59.9公里,设站37座,为国内最长地铁环线,两次穿越长江,一次穿越汉江,串联武汉7个中心城区,衔接武昌站、汉口站两大交通枢纽火车站。全线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助力武汉构建“半小时通勤圈”,沿线市民对此充满期待。

参考来源:湖北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