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我国首座超宽三维不对称转体桥完成毫米级“转身”

发表时间: 2022-11-25 作者:admin 来源:今日闵行 澎湃新闻 点击:215次

  11月22日凌晨3时许,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代建、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1标迎来关键节点,该标段施工的国内首座超宽不对称转体桥连续跨越4条铁路线(7股铁路线)实现成功精准对接,刷新了转体三维不对称、转体桥面最宽、跨高铁整幅转体最宽等多项转体桥世界纪录。

  据了解,该转体桥总重15800吨,整体顺时针“旋转”110度,采用整幅转体方案,是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该跨铁节点采用超大T构钢箱梁转体施工,上跨多条运营及在建铁路,施工安全系数高,极大地减少了对铁路运营的影响,缩短了建设工期。”据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该转体桥桥体自东向西依次跨越机场联络线(在建)、沪昆高铁、沪昆铁路及改线沪昆铁路(在建)4条铁路(7股铁路线),桥的位置正好在这些铁路线的上方,下方的高铁不停运,如果直接施工非常不安全,所以,施工方案采用了先在一旁预制拼装好桥梁,然后再“旋转”到指定位置。

  据介绍,转体桥长190米,为超宽超高异形三维不对称结构,梁宽由40.5米渐变至99.3米,梁高达8.2米,桥面最大纵坡6.04%,桥梁两端最大高差达到12米多,重心偏离桥墩中心8.7米。转体两端长度、重量相差太大,常规转体方式难以实现,施工难度极高,目前国内外尚无施工先例。

  那么桥梁是如何“旋转”的?项目工作人员介绍,15800吨的“庞然大物”是被安放在一个“转盘”上的,而“转盘”就是转体系统。“旋转”的原理类似“驴拉石磨”,21根15.2毫米钢绞线匀顺地绕在转盘周圈上,通过两台同步的自动连续牵引设备,控制转体桥以1.03度/分钟的速率缓缓转动。同时,转体过程配备智能转体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平稳,实现精准对接。

  在三维不对称、转体桥面宽、跨越铁路股道数量多等因素影响下,该桥在施工中面临桥面稳定与平衡控制,桥面横向变形控制、转体过程控制、安全风险控制等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

  为解决桥梁结构异形带来的三维不对称问题,施工团队与上海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进行联合攻关,采用三维CAD重心复核技术、基于沙箱的应力差不平衡技术、顶力+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梁体的平衡配重。转体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应力监测超限实时预警系统、转体自动化实时姿态监测系统、防倾覆自动预警信息化系统,通过构建BIM信息化模型,实时动态指导转体施工,安全精确引导钢梁转体就位。

  据悉,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是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交通重大工程、虹桥枢纽“一纵三横”快速集散南横通道,沿线穿越松江、闵行、徐汇三区。该工程建成通车后,将快速连接上海虹桥商务区和主城区南部,有效缓解延安西路高架——沪青平高速通道的交通压力,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完善上海市主城区骨干路网、支撑虹桥商务区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