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分会动态

交通运输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大会——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关键技术论坛回顾

发表时间: 2025-03-24 作者: 来源:交通运输新技术网 点击:381次
3月15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铁路创新研究院(重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铁路网信息咨询中心大会承办,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智洋慧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夏高铁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矿大正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论坛承办的“交通运输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大会”在重庆市永川区隆重召开。

 

15日下午,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关键技术论坛如期召开。分论坛上半场主持人由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管理部长韩伟锋担任,下半场主持人由浙大城市学院教授王新泉担任,大约120名与会代表参加分论坛聆听报告。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徐亚华发表致辞。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关键技术论坛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管理部长韩伟锋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王新泉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徐亚华致辞

 

主题报告精彩回顾
同济大学教授禹海涛报告题目为《长大隧道结构强震差动效应分析理论与抗震减灾关键技术及应用》。报告围绕隧道结构强震空间差动效应与抗减震关键技术及应用需求,攻克了多尺度界面高频波虚假反射、离散多点地震动输入机制、灾变机理与控制等诸多隧道抗震安全性关键难题,形成了一套长大隧道地震动空间效应模拟、结构响应分析、抗减震控制方法与结构设计技术体系,解决了长隧道非一致地震作用安全控制难题,为提高隧道结构抗震防灾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同济大学教授禹海涛

 

江苏创为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范剑伟报告题目为《沥青路面智能检测决策与新型养护技术》。报告从路表性能、结构损伤的精细化检测评估方法入手,建立数据——力学双驱动的智慧化养护决策技术及其系统,并结合快速施工与低碳减排的新型养护材料与技术,系统介绍了沥青路面智能检测决策与新型养护成套技术。

江苏创为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范剑伟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长杨振兴报告题目为《高地应力破碎岩层TBM卡机风险判识、预防与脱困关键技术》。报告针对高地应力破碎岩层TBM卡机预防技术体系,从掘进参数控制、围岩加固技术、快支强制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不同TBM卡机风险等级的TBM卡机预防措施。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长杨振兴

北京盈丰翔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锋报告题目为《隧道型钢拱架生产最新解决方案》。报告围绕隧道型钢拱架生产最新解决方案:操作简易便捷、高度自动化运作、前沿技术支撑、极速产品规格切换、卓越生产效率、售后保障优质高效展开。

北京盈丰翔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锋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管工程师谢治天报告题目为《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能退化机制与功能保持关键技术及应用》。报告围绕运营地铁隧道功能保障中的结构性能演化、探测及评价、材料、技术关键领域开展多年科研攻关,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主要创新成果包括:揭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地铁隧道结构服役性能退化机制;研发了地铁隧道结构赋存环境探测装备及安全评价方法;研发了针对运营条件的地铁隧道结构病害治理材料;形成了地铁隧道结构功能保持关键技术。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主管工程师谢治天

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森森报告题目为《地下工程渗漏水精细处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现场试验和工程验证等手段,对地下工程渗漏水精细处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森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周涛报告题目为《橡胶改性沥青高品质转型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本报告聚焦于橡胶改性沥青在道路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阐述了其在技术方面,能提升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及耐久性;在经济与环保方面,可降低原材料成本、减少碳排放等优势。同时剖析了橡胶改性沥青目前存在的瓶颈,如加工过程臭味烟气大、橡胶粉在沥青中溶胀不充分以及储存易离析等问题。进而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即朝着环保、稳定、高性能方向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周涛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石志旺报告题目为《汽车试验场典型道路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创新》。报告基于试验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针对试验场建设中存在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问题,开展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技术,为依托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石志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李耀南报告题目为《有砟铁路线下基础隐蔽缺陷快速检测识别与评价技术》。报告聚焦有砟铁路精准养修需求,从“缺陷量化与解译-检测装备研发-融合分析及状态评价”方面开展研究。探明了高频电磁信号随道床级配变化散射机理,创建了道床脏污量化表征技术;研发了基床隐蔽缺陷快速筛查与智能识别技术;开展雷达天线设计和采集技术研发,研制了线下基础隐蔽缺陷快速检测装备;面向多级精准养修需求,构建了线下基础状态综合评价方法、分析系统、维修标准。全面形成了包含隐蔽缺陷快速检测、高效智能分析、状态综合评价的成套技术,推动线路养修策略由“周期修”向“状态修”转变。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李耀南

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院长彭龙辉报告题目为《固废泡沫轻质土直立浇筑式路基技术》。报告聚焦固废泡沫轻质土直立浇制式路基技术,阐述其因资源环境问题及固废利用发展应运而生,介绍技术概念、分类性能、结构应用。剖析关键技术难题,分享试验成果,旨在推动该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中交中南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设计院院长彭龙辉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汤雪扬报告题目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高速铁路轨道服役状态智能识别与预测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多源异构检监测数据的时频特征与统计分布规律,系统探究轨道状态演化与轨道几何参数动态响应的映射关系;创新融合深度学习与物理机理建模技术,构建数模驱动的轨道服役状态智能识别框架,解决复杂环境干扰下的通用性难题;开发基于时序预测与动态响应的轨道状态预测模型,突破传统简化模型的精度限制。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汤雪扬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王新泉报告题目为《复杂环境智慧管控桩基绿色施工与泥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针对桩基尤其大直径超长桩基设计、施工和管控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依托重大工程解决精确试验模拟、信息化智能管控和绿色施工技术难题,对群桩试验技术与承载分析理论(试验-分析-预测)、施工装备与智慧管控技术(装备-施工-截桩-管控)和新型高效循环泥浆及废弃钻渣资源化利用(护壁-处治-固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王新泉

本次论坛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旨在为行业同仁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编辑:杨娜、杨萍、张华

校对:武文全、杜小川、张保平 

审核:于丁

最新公告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