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3:12
中国航信机场旅客服务系统
公司简介: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2024-09-23
标语:把安全放在首位 用服务赢得客户 让信息创造价值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信)是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是专业从事航空运输旅游信息服务的大型国有独资高科技企业,也是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唯一从事信息服务的中央企业。
作为机场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中国航信紧扣智慧民航高质量发展使命,围绕全国互联一张网、数据赋能一平台、机场运营一张图、走遍机场一张脸、个性服务一终端“五位一体”智慧机场愿景,为客户提供一块屏、一个网页、一个APP的立体式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
-
01:11:43
第四十七期《富水砂砾及泥质岩复合地层下盾构施工风险与总结》——詹涛
詹涛,现任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中国运输协会科技专家、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北京盾构协会工程专家、广州地铁盾研所工程专家等。詹总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京九线改造、新建温福铁路、改建漯阜铁路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拥有二十多年的大型工程建设经历,具备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作为技术带头人,牵头成立“土建关键技术研究中心”,专注于地铁建设领域,也主持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经多位院士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在后续线路中推广应用,节约工程成本3亿多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4-07-31 -
00:49:21
第四十九期《高抗滑低噪声热拌薄层罩面技术研发与应用》——顾临皓
顾临皓,硕博均就读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沥青混合料宏细观仿真分析。博士后入站东南大学土木学院流动站,研究方向为功能性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组合设计。现任江苏创为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专注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发。2024-07-23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19篇,授权专利10项,出版专著2部。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项4项。
简介:当前我国公路发展由大规模建设阶段逐渐向养护运营阶段转变,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有成本效益的主动性处治养护策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薄层罩面是一种典型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应用。本讲座在回顾与总结现有薄层罩面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明确当前薄层罩面技术需求与技术痛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详细介绍了高抗滑低噪声热拌薄层罩面的技术理念、技术特色与应用情况,包括高性能沥青胶结料与粘层材料研发、混合料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工程应用中的成套方案定制等。 -
01:10:05
第四十六期《近海桥梁多灾害作用研究进展》——郭安薪
郭安薪,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工程及桥梁工程学科组主任、风洞与浪槽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桥梁抗震、桥梁多灾害作用及防灾减灾方向研究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担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2024-07-23
简介:近海桥梁因其所处复杂海洋环境,全寿命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遭受多种灾害作用的影响。桥梁灾害作用种类复杂,多灾害耦合和灾害链导致的结构时序损伤远比单灾害效应复杂。揭示桥梁结构的多灾害致灾机理,了解和掌握灾害链效应和多灾害耦合作用对结构服役安全的影响,对于保障桥梁全寿命服役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重点针对近海桥梁的多灾害作用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桥梁结构全寿命服役过程的灾害时空分布与危险性分析方法、近海桥梁极端波浪作用模型、风生波浪演化及近海桥梁结构风-浪联合作用下的致灾机理,最后对近海桥梁结构多灾害研究进行展望。 -
01:22:08
第五十一期《贵州省山区特长隧道营运管理智慧化提升的工作实践分享》—谢明宇
谢明宇,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主任、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从事公路工程建设、运营养护、科研攻关管理工作近30年,负责了多项高速公路勘察治理设计、多座桥梁、隧道、路基、交安机电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建设管理、运营养护管理等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或牵头了多项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参与了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段、玉屏至三穗段、镇宁至胜境关段,兰海国家高速公路崇溪河至遵义段、贵阳至新寨段、重庆至遵义段扩容,杭瑞国家高速公路遵义至毕节段、毕节至都格段等多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获贵州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一等奖、贵州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多个奖项。2024-07-16 -
01:00:25
第五十期《公路隧道火灾感知及动态处置关键技术研究》—李保
李保,高级工程师,毕业至今一直在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智慧高速、物联网以及智能制造领域控制及信息系统研发工作,在公路交通机电工程中主要从事高速、隧道群及桥梁的智能化应用平台预研、统筹开发管理以及实施工作。主持浙江省科技厅课题项目1项,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1项,作为核心人员负责了省科技厅课题7项及省交通厅专项课题3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一、二等奖以及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奖等多项奖项,累计发表SCI/EI/中文核心期刊6篇,共获得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作为负责人申报软件著作权30余项。2024-07-16 -
01:38:23
第四十八期《沥青路面智能化养护决策关键技术》—马涛
马涛,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青、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现任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交通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江苏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等省部、国家学/协会科技奖励2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20多项。2024-07-16 -
01:05:42
第四十五期《基于服役性能衰减规律的沥青路面状况评价与养护材料关键技术》—张吉哲
张吉哲,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2019年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围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系统开展高性能道路工程材料、智能化养护装备与技术、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项;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山东公路学会交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58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32篇(一区Top25篇、ESI高被引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担任《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市政技术》青年编委和交通基础设施领域30余个知名期刊的审稿专家。2024-01-19
讲座概要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交通设施耐久可靠、运行安全可控的目标,明确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发展定位。然而在复杂环境和重载交通作用下,传统沥青路面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公路运行品质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阻碍。本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为牵引,依托典型路面养护工程,历经近十年科研攻关与工程实践,攻克多项理论、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时间/路况分析与路用性能劣化模型的最佳养护时机判定方法,研制了针对裂缝、坑槽、基层松散等结构病害的高性能靶向修复材料与施工装备,开发了高强、高耐久沥青路面表面功能提升罩面材料与施工工艺,研发了高性能沥青再生剂与沥青铣刨料精细化处置装备,形成了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差异化设计方法与施工控制技术。实现了沥青路面养护方案科学决策、病害快速-靶向整治、表面功能高效恢复与废旧材料高值化利用,形成了成套关键技术。 -
01:34:15
第四十四期《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特性及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武小鹏
武小鹏,博士、教授,硕导,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交通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特殊土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嘉兴市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岩土以及特殊土地区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与安全运维技术研究。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工程勘察、设计、检测等技术开发项目40多项。研究成果在青藏铁路、郑西高速铁路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2部。2024-01-19
讲座概要
首先基于10余处大型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介绍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提出了湿陷性性土层限深度和湿陷敏感性评价新方法,其次定量揭示了原状黄土地基水分入渗和消散规律。最后基于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从路基和地基处理两个角度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成套技术。 -
01:15:45
第四十三期《轴箱内置式转向架技术研究与创新》—沈龙江
嘉宾介绍2024-01-19
沈龙江,中车首席技术专家,长期从事轨道交通车辆领域转向架研发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3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4项。研发成果中经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7项,“国际先进”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开发的“FXD1动车组动力车转向架”、出口欧洲和东南亚的铰接式轻轨转向架、“A/B型地铁平台转向架”和“市域动车组转向架”等多个产品已全面服务于国家铁路大动脉和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主干线。主持的机车轮对驱动系统转子动力学、地铁转向架载荷谱等多项基础理论和疑难问题的研究,有效提高了转向架关键部件的可靠性。不断完善机车、城轨、动车转向架平台型谱,全面推进转向架设计研发的 “四化”工作。
讲座概要
本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轴箱内置式转向架结构特点、技术优劣势、国内外发展现状、株机公司在该技术领域所做的研究与创新、未来技术发展展望。
重点介绍了三款转向架:四轨受流纵向双电机驱动无摇枕轴箱内置轻轨转向架、轴箱内置B型地铁转向架、轴箱内置式架悬永磁直驱转向架。上述转向架在轻量化、小限界、降低簧下重量、降低轮轨磨耗、改善车轴受力等维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智能先进、便捷舒适等方面对转向架进行了技术提升。
-
01:26:49
第四十二期《危大工程设计与管理关键技术》—张峰
张峰,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病害防治及加固、钢混组合桥梁的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3项,重大工程委托项目34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主编团体标准2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出版著作1部。担任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Advance in Structure Engineering、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依托一批世界级重难点桥梁工程,通过近十五年的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解决了一系列科技难题。2024-01-19
讲座概要
我国PC桥梁普遍存在开裂、下挠病害,施工期锚下有效预应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传统加固技术粗放、低效,对桥梁服役性能提升不足。
报告人针对拉脱法检测施工期锚下有效预应力技术,基于大量模型试验、工程测试,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夹片咬合力动态修正模型,提出了锚下预应力时间及温度效应修正方法,规范了检测控制标准,研发了无损检测设备并开展了工程应用。研究成果纳入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山东省和陕西省地方标准。
针对纤维复合材料(FRP)粘贴加固混凝土梁技术,揭示了钢扣件-FRP粘贴复合加固工作机理,构建了复合加固技术体系,形成了设计和施工技术规程,推广应用至4省10余条高速的桥梁加固中。研究成果纳入纳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
01:16:56
第四十期《危大工程设计与管理关键技术》—刘昌永
刘昌永,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管理系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BIM与智慧工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黑龙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设计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拟成立绿色建造专委会委员;2023-12-13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工程技术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期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在新型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拱稳定理论与设计方法、复杂环境重大工程施工安全与数字建造方面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在行业知名刊物上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了我国首例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我国首例装配式地铁车站——长春地铁2号线袁家店站、大跨度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潮州金山大桥等几十项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讲座概要
一、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必须统一
二、危大工程的标准化管理
1.危大工程相关管理办法
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3.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
4.关于印发《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的通知
三、施工临时结构设计要点
1.施工临时结构
2.临时钢结构受力构件分类
3.构件失稳特征及设计要点
四、施工安全智能管控
智慧监测检测、BIM+智慧工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施工耦合风险智能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