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及有关单位:
为促进交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装配化、工业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发展,促进智慧工地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自主创新应用,提升预制构件标准化水平,支持工程新材料产业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定于2022年4月21日-23日在南京举办“第四届桥梁工程创新技术论坛暨‘双碳’背景下桥梁智能建造交流大会”。
本届论坛将邀请相关部委领导、院士、知名学者与专家、桥梁界领军企业及行业精英齐聚南京,通过政策解读、高端研讨、展览展示、实地观摩等形式,聚焦绿色桥梁设计、智能桥梁建造和桥梁智慧管养三大领域新技术,重点强化现代工程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等主要议题的交流与分享,推动桥梁建管数字全流程、网联全要素、发展高质量,助力品质工程建设,树立桥梁科技示范工程新标杆。
同时,新技术促进分会将增补“桥梁专家组”专家,并在论坛开幕式上颁发专家组专家证书,详情参见附件。现将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支持单位: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
承办单位:智汇新基建(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支持: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中路恒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支持: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中铁山桥(南通)有限公司
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4月22日全天会议;23日上午会议
4月23日下午观摩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
报到时间:4月21日(星期四)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栖霞区玄武大道888号)
三、会议主题
“绿色低碳数智赋能建养并重创新引领”
四、会议内容
(一)主论坛
(二)分论坛:1.绿色设计;2.智能建造;3.智慧管养
(三)观摩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
五、拟邀专家
1.主论坛报告拟邀专家
王景全:中国工程院院士
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伟: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专家委主任
张劲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2.绿色设计论坛拟邀专家
邵长宇: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胡建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刘高: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
经理兼首席专家
杨健: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常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振宇: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院院长
杨大海: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3.智能建造论坛拟邀专家
章登精: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
鲁昌河: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裴炳志: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方明山: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军堂: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军平:中国钢结构大师,中铁宝桥集团副总工、技术中心党委书记
肖向荣: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
樊立龙: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桥梁首席专家
4.智慧管养分论坛拟邀专家
吴赞平: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晓晶: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张宇峰:苏交科集团交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毅谦: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王文炜:东南大学教授,新材料组合结构桥梁研究中心负责人
牛宏: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六、参会对象
各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相关人员;各桥梁施工企业集团公司、指挥部(分公司)总工、工程管理部、科技开发部、安全质量管理部等部门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各桥梁(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养护等有关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从事BIM技术研究、科研、高等院校和桥梁专业研究教学人员等。各从事信息化产品(机电设备)、软件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相关厂商负责人等。
七、参会费用
参会费:2300元/人(含会务、餐饮、资料、参观考察等费用。住宿及交通费自理)
八、大会组委秘书处联系方式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
王春亮:15801238878
闫婷婷:18500961014
王惠京:13641072508
赵长云:13120351085
杨萍:13522738541
附件一:论坛主要交流议题及观摩项目介绍
附件二:桥梁专家组申请表
附件二:参会报名表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
2021年12月22日
附件一:论坛主要交流议题及观摩项目介绍
论坛交流议题
一、主论坛议题
1.“十四五规划”与新基建背景下的桥梁品质工程建设;
2.“双碳”目标下中国桥梁智能化发展;
3.5G时代下的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思考与展望。
二、分论坛议题
(一)绿色设计分论坛
1.桥梁智能化设计建造技术及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2.桥梁钢结构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
3.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关键技术创新;
4.大跨度悬索桥设计技术创新及应用;
5.工业化装配式桥梁设计在高架桥、高速公路、跨海大桥中的应用;
6.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7.大跨度桥梁体系可靠性、关键构件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设计研究;
8.桥梁抗震性耐久性设计及典型案例分析;
9.桥梁钢结构构件及缆索系统全寿命设计研究;
10.“智能桥梁”多产业协同的创新模式。
(二)桥梁智慧建造分论坛
1.面向智能建造的桥梁信息化探索与展望;
2.工业化绿色智能建造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
3.钢结构桥梁标准化、智能化建造关键技术探讨;
4.桥梁数字化施工与智能监控;
5.智慧工地云平台及BIM技术在桥梁建造中的应用;
6.桥梁钢结构自动化生产及钢桥面铺装新技术;
7.桥梁装配式施工关键技术;
8.桥梁深水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9.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关键施工技术;
10.桥梁新装备与新材料应用。
(三)桥梁智慧管养分论坛
1.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检测、监测、养护及维修改造技术应用;
2.桥梁智能化管养技术及装备关键技术;
3.桥梁健康监测、预警评估与数字化养护;
4.桥梁安全运营与防灾减灾;
5.大型跨海桥梁工程的耐久性提升与运营期安全管控研究;
6.在役桥梁抗震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7.桥梁结构病害诊断、安全性评估与维修加固技术;
8.大跨度钢桥疲劳监测、评估与性能提升新技术;
9.基于BIM的在役大跨度桥梁智能化养护管理技术;
10.桥梁维修与加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参观项目介绍
仙新路长江大桥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在建的三条过江通道之一,是联系南京市江南和江北地区、实现南京都市圈功能的重要通道。
项目全长约13.17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主桥为1760m的单跨门型塔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结构,该跨径目前在同类桥型中居于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南北主塔采用门型混凝土塔,塔高263.8米;主塔基础采用66根直径2.8米、孔深122.5米的超大超深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南塔桩长101米、北塔桩长110米;南锚锚碇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基础,基础外径65m,深度63m;北锚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长和宽分别为70m和50m,深度50m;主缆首次采用标准强度2100MPa的高强钢丝。
仙新路长江大桥具有跨度大、宽跨比小、技术复杂、结构相对轻柔、桥梁造型优美的特点。大桥设计过程中,注重将先进的设计理念、创新材料、工艺设计、创新算法融入桥梁方案,应用“四新”技术,提升项目设计品质。
设计施工理念的四个“新”:
新理论:超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土体受力作用机理研究;
新材料:主缆采用标准强度2100MPa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
新结构:主塔建筑美学与结构协同设计的N字形新结构;
新工艺:超大跨度悬索桥涡振性能及其控制措施;钢箱梁正交异性桥面与U肋之间采用双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新工艺。